第338章 公孫瓚落幕(2)(第2/4頁)
章節報錯
公孫瓚本來就是黑道大哥型別的諸侯,手下聚集的很多都是大俠出身。
市井中人本來就義氣為重。
公孫瓚作為貴族,能真心對待他們。
他身邊的人為了公孫瓚,自然也不惜效死。
關靖雖然是士子,但也只是地方豪強出身,能得公孫瓚信任,同樣全心全意為他出謀劃策。
“主公,我們在征討張純、張舉的時候,就曾經歸入平東將軍的麾下。”
“平東將軍手下的軍隊,軍紀嚴明,戰鬥力明顯不一般。”
“數年前烏桓被平東將軍和遼東聯手收服,聽說草原上的鮮卑也折在他們手中。”
“主公,我認為現在不應該冒險,萬一被夏侯嶽徹底堵死南面,我們想和冀州的軍隊會合,將會更加困難。”
公孫瓚曾經見識過張飛的軍隊。
雖然在征討張純、張舉的時候,張飛根本沒有發力,只是配合幽州的軍隊,把他們驅逐出遼西和右北平。
公孫瓚作為一名在邊疆廝殺幾十年的名將,怎麼會看不出張飛那支軍隊的可怕?
不是因為心裡有數,憑公孫瓚狂暴的性格,會說出“鹿死誰手尚未可知”這樣的話?
不過,一個人一旦心中產生了野心,就很難讓它熄滅。
公孫瓚好不容易找藉口,佔據了幽州,怎麼願意輕易放棄?
“士起,我們如果通知冀州的軍隊回到幽州,難道還不能和張飛的少許邊軍爭長短?”
漢時的邊軍數量都不多。
張飛的軍隊,按照大漢邊軍的編制只有幾千人。
這麼多年,上谷的邊軍都是由幽州提供錢糧。
公孫瓚自然認為張飛手中的軍隊有限。
關靖同樣不知道,張飛的軍隊從來都是由遼東提供補給。
再加上上谷收留流民,在長城一帶進行墾殖。
所謂朝廷的錢糧,對張飛來說,根本就是可有可無。
不過,這些年來張飛和遼東多次配合。
讓關靖理清了他們的關係。
“主公,很明顯平東將軍和遼東,兩者都屬於冠軍侯的勢力。”
“不管是徵烏桓還是鮮卑,平東將軍都和遼東一起行動。”
“這次徐州譴責主公,揚言要替朝廷代管幽州,平東將軍和遼東又聯合起來攻擊我們。”
“平東將軍手中的軍隊可能不多,但遼東孤懸海外,誰也不知道他們的實力如何。”
“如果遼東的實力不強,如何能戰勝控弦之士數十萬的鮮卑人?”
“還望主公三思!”
公孫瓚皺緊了眉頭。
“如果他們真的有如此強大的實力,我們就是撤往渤海同樣於事無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