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相對冷靜。

“冠軍侯,我大漢走出這片天地固然可喜,但也要避免出現窮兵黷武的情況發生。”

劉備笑道,“所謂的窮兵黷武,是為了戰爭而戰爭。”

“我們在西州和遼東,發動的都是征服的戰爭。”

“為的是得到土地、人口和礦場資源、財富。”

“這樣的戰爭,只會讓我們大漢越打越富有。”

“文舉,只要我們征服一個地方,就建設一個地方,永遠都不要擔心會影響大漢的國力。”

禰衡再次對劉備長長一揖。

“冠軍侯,不知正平是否有幸跟隨在您身邊,去見證我大漢走向輝煌!”

劉備欣喜地說,“正平所願,正是我所想。”

“不過,正平選擇跟隨我身邊,我卻有幾句肺腑之言相告。”

禰衡恭敬地說,“主公請說。”

劉備組織了一下語言。

“正平認為我之才如何?”

禰衡認真地說,“主公二十二歲就做出《三字經》和《千字文》這等經文,名列大漢的名士大儒。”

“二十四歲時,主公又主持平定黃巾的暴亂,是我大漢公認的第一名將。”

“主公的才能,用文武雙全都無法具體形容。”

“我想,文舉在主公面前,也要自認不如。”

孔融連連擺手,“我豈能和冠軍侯相提並論?那不是讓大漢士林笑話我?”

劉備顧不上謙虛,而是繼續提問。

“那正平認為,我在人前是否有驕傲的表現?”

禰衡有點明白劉備的意思了,羞愧地低下頭。

“主公仁德之名世人皆知,對待他人更是謙遜有禮。”

“哪怕正平言辭尖刻,主公卻始終沒有因此怪罪於我。”

劉備擺了擺手,“正平的言語雖然偏於激烈,但出發點卻是對大漢的忠心,我豈能有怪罪之心?”

“不過,我還是希望正平能做到心中有傲骨,但做人卻無傲氣。”

“畢竟,天生我才必有用!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有他的優缺點,正如尺有所長寸有所短。”

“當我們量取長的事務時,用尺子肯定更加方便,我們如果要量取短的物件,也同樣是用寸尺更加便捷。”

孔融在旁邊嘆道,“冠軍侯真是妙語迭出。”

“‘天生我材必有用’、‘尺有所長寸有所短’,這些詞句,如此生動地形容了每個人的才幹和長短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