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讓許褚護送戲志才,是為了再次增強在雒陽的力量。

這個時間,劉備的兒子劉望,也已經有幾個月大,荀採母子絕對不容有失。

這是一個勢力的希望所在。

趙季晨和戲志才都清楚這一點。

戲志才奔赴雒陽的時候,還主動要求帶走一千特種營戰士。

......

戲志才走後,劉備在想著劉虞這個人。

劉虞留在歷史上的形象很正面,忠於漢室又關愛百姓,在執政幽州的時候,開採鹽鐵礦、開展和外族的貿易,屬於比較注重民生的官員。

但歷史上也記載,劉虞在外面很簡樸,但家裡的妻妾卻穿著綾羅綢緞。

讓人懷疑他是個善於做秀的人。

這些都不重要。

劉虞出身貴族家庭,不可能會卻錢財。

只要不是魚肉百姓,人家愛怎麼花錢就怎麼花錢。

當然,歷史的記載中,袁紹也是施行仁政,曹操也是施行仁政。

誰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說白了,這些都是正常的施政手段,並不是真正為了百姓著想。

劉備這些現代人最不能認同的,就是劉虞對待外族的態度。

先不管這種懷柔政策的對錯。

劉虞在幽州執政多年,也沒看到外族有什麼改變。

大漢朝廷對於外族劫掠漢人,從來都是採取寬容的態度。

說得不好聽一些,這是用漢人的痛苦,去換取一時的安寧。

這種表面上的安寧,不僅換不來長治久安,還會埋下巨大的隱患。

這個時代的人,有時候就是是非不分。

閻柔這個人在大部分的後世人眼中,就是一個典型的漢奸。

一個從小就生活在俘虜,生活在胡人中的人。

包括思想觀念和生活習慣,都已經完全被外族同化,動不動就帶著胡人來攻打漢人。

這樣的人還能算是漢人?

在歷史上,閻柔不僅沒有受到批判,反而經常被當作英雄提起。

劉備絕對不會認同。

在漢人的力量羸弱的時候,進行妥協無可指摘。

但在力量足夠強大的時候,就必須讓外族人看到大漢的決心和力量!

......

戲志才前往雒陽的時候,袁紹等世家中人一直在做大將軍何進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