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前世的遺憾今生補?(第2/4頁)
章節報錯
......
看著張昭離去的背影,劉備心中感慨。
歷史上的漢昭烈帝來到徐州,憑他當時的聲望,哪裡能夠得到士族的青睞?
更重要的,陶謙在徐州胡搞亂搞,士族的人才都跑到江東去了。
漢昭烈帝再禮賢下士,也沒有能在徐州得到想要的人才。
所以一個人的能力很重要,機遇更重要!
陶謙沒能力讓徐州的人才為他效力。
漢昭烈帝卻沒在合適的時間出現在徐州,完美地和徐州的人才擦肩而過。
現在劉備在一個最合適的時間出現在徐州。
當然要把徐州的人才一網打盡。
......
從張昭的歷史表現看,他喜歡的是果斷有手段的君主。
孫策對江東世家的狠辣手段,反而贏得了張昭的效忠。
現在的劉備洞察歷史的走勢,應付這個時代的局面自然無比輕鬆,知道什麼時候該體現仁德,什麼時候要狠辣果斷。
一到徐州就悍然拿下幾乎所有的官員,在整個大漢,也只有劉備一人敢這麼幹。
可以說,這個訊息很快就會傳到劉宏的耳中。
劉備卻一點都不擔心劉宏會因此懷疑劉備。
在劉宏的心中,最讓他忌憚的是世家豪族,劉備就是他為世家豪族準備的那把劍。
劉備對世家豪族的手段越狠,劉宏只會越高興。
世家豪族同樣不敢為這些官員張目。
劉備如果沒有查出他們貪贓枉法的罪行,自然不會把他們繩之以法。
不過只是在戰時離開戰場這一條,劉備拿下他們就讓人無話可說。
劉備還是驃騎將軍,曾經主持征討黃巾的戰事。
領軍的履歷給劉備增加了軍人的威嚴。
......
張昭在劉備的心中地位很高。
在劉備的設想中,張昭、荀彧和諸葛亮,是三代政務主管。
雖然張昭只比荀彧大七歲,但劉備的目光是放在大漢之外,以後對於能夠負責一面政務後勤的人才,再多也不夠用。
劉備看重張昭,不僅是因為他統籌後勤的能力,還有他忠直的性格。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輔佐孫權成長,自有一種孺慕之情。
哪怕孫權心中不滿,張昭還是敢於直諫。
歷史上記載,張昭反對孫權派使者和遼東公孫淵結盟,認為會害了使者的性命。
孫權氣得拔刀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