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讓文化百家齊放(第1/3頁)
章節報錯
重新坐下之後,劉備才看著蔡琰。
“師妹,我身邊的人發明出一種曲項的批把,把它改名為琵琶。”
“這種琵琶是他們遊歷西方時發現,又進行多年的研究,目前音位可以達到八三十八個。”
蔡邕和蔡琰一下子張大了嘴巴。
“三十八個音位?”
要知道,漢代的批把只有四個音位,很多樂曲都無法演繹出來。
劉備點點頭,“老師,其實大多數樂器只要發展下去,基本上都能獨立完成樂曲的演奏,這也是喜歡音律之人的追求。”
蔡邕感嘆,“玄德,我發現你太了不起了,居然把樂器發展到這一步。”
劉備謙虛地搖搖頭,“老師,在我的身邊,趙季晨他們的師兄弟,有許多人專門研究樂曲,甚至發明了許多新的樂器,我不過耳渲目染略有所得。”
“老師卻是獨自一人對我華夏的文化進行研究,並取得了驚人的成就,這才真正讓人佩服。”
蔡邕嘆了一口氣,“音律畢竟只是生活雅興娛樂之物,研究這些哪裡能稱得上成就?”
劉備卻不贊同,“老師,音樂也是我們華夏文明這棵大樹上的一個分支,詩詞歌賦自古以來就是我們抒發情感的寄託,促進了整個文化的蓬勃發展,豈會不重要?”
蔡邕點點頭,突然話題一轉,“玄德,你現場做一篇辭賦,讓我們欣賞一下。”
劉備苦笑。
老師要考校學生,劉備還真的不能拒絕。
不過,劉備的志向不是成為文學家,哪裡會去構思什麼辭賦?
所幸趙季晨他們抄襲了後世的許多名篇,立志把劉備培養成一個文學大盜。
劉備看了看蔡邕和蔡琰。
想到這一對父女歷史上那悲慘的命運。
蔡邕也許性格有點隨性,公然為被世家豪族唾棄的董卓垂淚。
但董卓對蔡邕有知遇之恩,蔡邕不忘其恩,何至於為此受死?
欺辱漢室的董卓是該死。
但是,世家豪族,有多少人想把小皇帝劉協握在自己手中玩弄?
蔡邕只不過是性情通透,不懂人心險惡,更不理解權利鬥爭的殘酷!
或許,也正因為有著這份純真,蔡邕才能在文學上取得那麼大的成就!
歷史上的蔡琰,更是戰亂民眾受苦的明證。
連身為世家女的蔡琰,都能在陳留老家,被南下的匈奴胡人從家中掠走,何況無依無靠的平民百姓?
蔡琰身處匈奴十幾年,還能對大漢念念不忘。
回到大漢之後,寫出了《悲憤詩》、《胡笳十八拍》等傳世名篇。
在後世,有多少人為此嗟嘆和不平?
心情激盪的劉備,看到堂前水池裡殘留的荷葉,想起了那篇著名的《愛蓮說》,稍作修改就脫口而出。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品性高潔者獨愛菊。自古以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世間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
蔡邕看向荀爽,“慈明,玄德果是奇才,這麼短的時間,就能得到一篇,如此華麗的詞賦。”
荀爽點點頭,“玄德立志要恢復我華夏文化的鼎盛時期,對很多學識都有涉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