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一直希望能推行全民教育?慈明和仲慈他們兄弟,本來就在潁川學院任教,到了徐州之後,可以繼續開辦學院教授學生。”

“你目前督青州軍事,但卻無行政之權,我和巴敬祖原本有些交情,會到青州爭取巴敬祖,讓他和我們站在同一陣營。”

荀爽也說,“孔文舉目前也託病歸家,我亦會抽空到魯國拜訪。”

劉備大喜,起身深深一揖,“如此就有勞仲慈伯父和岳父了。”

巴袛是青州刺史,孔融雖然沒有職務,作為孔聖的十九世孫,盛名傳播天下。

他們如果能同意劉備的主張,天下士人可能會有半數會認可劉備。

荀緄意味深長地說,“你先別急著謝我,巴敬祖和孔文舉都是忠於漢室之人,要讓他們明白國與家的關係,我還需找到方法。否則,讓他們對你產生誤會,反而會讓此事不美。”

“其實,你督青州軍事,已經可以實際控制青州,但若惹來非議,總有名不正言不順之嫌。”

“巴敬祖和孔文舉都是品性高潔之人,如果能讓他們為你舉目,世人自然不敢胡亂非議。”

劉備嚴肅地點點頭,“我得閒時會親自去魯國,和文舉先生好好地討論一下孔聖立世的思想。”

巴袛的能力如何,劉備不得而知。

但巴袛這個人卻歷代都被視為廉潔的代表人物。

孔融的能力其實並不怎麼樣,做實際工作屬於誇誇其談之列。

但用人之道重在各盡所能,孔融品性高潔、才學淵博。

如果用在教育行業,他就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

孔融是個愚忠之人,對道德禮教的瞭解也有點僵化。

192年太傅馬日磾出使袁術,被其扣留奪去天子符節,197年憂憤而死。

馬日磾遺體送回長安之後,朝廷想予以禮葬,孔融卻認為他以身事賊、欺上罔下,朝廷不追究罪行已經是恩賜,哪裡夠格受到禮葬。

一代大儒死後,卻因此留下罵名。

其實,從馬日磾一生的所作所為看,他絕不是個以身事賊之人。

當時漢獻帝劉協在李催、郭汜的手中,在世家豪族的眼中他們才是國賊。

馬日磾或許還想借著出使的機會,說服袁術解救漢獻帝。

孔融的出發點同樣沒有錯。

漢庭在哪裡,哪裡就是漢室所在。

其他所有割據的軍閥勢力,都是朝廷的敵人。

從這點出發,馬日磾的行為就是通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孔融雖然是世家中人,但言行的出發點都是維護漢室的尊嚴。

只能講孔融是個極為愚忠之人。

在劉備的心中,馬日磾和孔融都是品性高潔的人。

大漢計程車人,正是有這種風骨和忠誠,才能千古流傳,永世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