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三國演義》和《後漢書》、《史記》等歷史書籍的區別。

《後漢書》和《史記》,同樣無法代表漢末這個時代!

......

劉備的眼睛,又投放到賈詡的拜帖上。

賈詡這個人的能力,就不需要過多的猜測。

以五十多歲的高齡,加入人才濟濟的曹操麾下,同時得到曹魏兩代之主的信任,最終位列三公。

賈詡在歷史上的一生,可以用輝煌來形容!

可賈詡的前半生,又走得如何的艱難和磕磕絆絆?

年少時舉孝廉為郎,今年三十六歲了,還是一個小小的郎官。

賈詡的這個郎,是士子入仕的一個階梯,就像曹操舉孝廉為郎,很快就被任命為四百石的洛陽北部尉。

沒有背景的賈詡,應該是在家鄉遇到恩主,也幫他舉孝廉為郎,但蹉跎了十幾年,還是一個比四百石的小小郎官。

官場從來都這麼殘酷!

現代的人沒有背景,不同樣只能一輩子做個小小的公務員?

賈詡就是漢末的一個小小公務員,雖然也能拿一份工資養家餬口,但想要外放做官,幾乎沒有希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從賈詡一輩子小心謹慎的性格,就可以知道,184年黃巾起義之後,賈詡辭去郎官回老家,絕對不是因病而是託病!

說白了就是裝的!

這個世界上,又有幾個人不是在裝?

賈詡作為漢末智謀頂尖的人物,怎麼可能看不出大漢已經病入膏亡無法可救?

可能是希望能夠衣錦還鄉。

也可能是不甘心一輩子平凡。

賈詡在最後的時刻,才失望地抽身回家,背後有著許多他個人的想法。

劉備卻認為,賈詡這種有大智慧的人,應該是看出洛陽,以後會成為一個巨大的漩渦。

會有無數無辜的生命,被攪合進這個漩渦,最後成為天地間的一縷冤魂!

可是,劉備又想不通。

如果賈詡知道洛陽會成為一個吞人命的大漩渦,為什麼幾年之後,又會出現在董卓的軍隊裡,重新來到洛陽這個漩渦中?

想不通的事情,劉備就不去想,心中也做出了決定。

李儒和賈詡是肯定要見的。

早點認識這兩個智慧如妖的漢末大牛,對現在的劉備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至於招攬他們的事情,劉備暫時不做考慮。

沒有了李儒,董卓亂政也不可能避免。

但是,董卓能撐多久那就要兩說。

董卓亂政,如果被迅速撲滅,漢朝自然可以延續更多一些時間,那樣想改變世家對華夏帶來的危害,就會更加艱難,甚至更加血腥!

沒有了賈詡,被王允奪取了大漢的權力中樞,也是一樣的道理。

大漢不死不活地吊在那裡,只能成為世家大族的輸血機器,不能給百姓帶來任何的改變!

說白了,病入膏亡的東漢必須推導,由劉備這些現代人來進行重建一個讓漢人的風骨長存的新大漢!

喜歡遊戲玩家鬧三國請大家收藏:()遊戲玩家鬧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