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在糜竺之後抱拳行禮,“將軍,我的家鄉楊縣,就飽受內附的匈奴騷擾之苦,對這些異族可以說恨之入骨,我請求跟隨將軍殺胡人、逐胡虜。”

張恆帶著張遼也出現了,“將軍,我們雁門郡更是年年都要遭受鮮卑侵擾,我雖無戰場廝殺的本領,但也讀過詩書,可以做一些後勤的工作。”

“戰場殺敵的事情,就讓我兒張遼替我去做,別看他年紀小,一身武藝卻頗為不俗,更熟讀兵書,希望將軍明察。”

劉備的心中狂喜曹阿瞞的五子良將基本上都到手了。

......

被譽為有周亞夫之風的徐晃,在漢末也是個命運蹉跎的人物。

歷史上的徐晃,這個時候應該是在河東郡做郡吏。

所謂的郡吏,說白了是打雜,按照後世的理解,就是做衙役。

作為平民的徐晃,只能在郡府裡做個打工者。

作為地方豪強的孫堅展現他的武勇後,馬上就能被舉薦為縣丞這種官員。

這就是世家豪強和平民的區別!

縣丞和歷史上劉備所做過的安喜縣縣尉基本上是同級,都屬於縣令的屬官,俸祿從二百石到四百石不等。

孫堅從172年被任命為鹽瀆縣丞,到了184年黃巾爆發,還是下邳縣丞,整個仕途的曲線已經很清楚。

鹽瀆和盱眙只是小縣,縣丞基本上屬於二百石官員,下邳是州治所,縣丞的位置肯定就是四百石官員。

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孫堅的家族只是屬於地方豪強,和曹操的家世沒有可比性。

袁紹和袁術就不要說了,那是董卓為了安撫他們,出手就必須是太守和後將軍這種二千石官職的牛逼家族。

徐晃沒有這樣的命。

作為一名打工者,遇上戰亂要想活命,只能隨波逐流成為一名白波賊。

如果不是楊奉投機,成為擁護漢獻帝的有功之臣,徐晃可能就埋沒在滾滾的歷史潮流中了。

在漢末,沒有家族的力量幫助,徐晃跟隨曹操四處征戰,可以說立下了戰功無數,卻難有獨當一面的機會,哪怕曹操死後,還要受夏侯尚這個後輩的節制。

不得不說,古代的平民將領要想出人頭地太難,要想擁有權力更難!

......

看著張遼還顯得稚嫩的臉龐,劉備心中別有一番滋味。

作為一名現代人,對張遼的看法,不會侷限在他那輝煌的戰績上。

今年十四虛歲的張遼,如果沒有遇到衛荷,應該是進入雁門郡做郡吏。

實際上,張遼屬於漢末的寒門,但是家境已經破敗,平時的家用全靠三個姐夫賙濟。

這也是好強的張遼,年少就出去做事的原因。

從歷史上,張遼的足跡是從丁原入洛陽才開始出現。

年僅十九歲的張遼,作為丁原的從事來到洛陽,馬上就被大將軍何進看重,派到河北去募兵。

張遼募兵回到洛陽,何進、丁原等人已死,張遼又歸附董卓,並沒有歸入呂布的幷州軍序列。

當然,這肯定是董卓分化幷州軍的手段。

歷史從來就是一個謎。

諸侯討董的時候,張遼這樣的人物,居然無聲無息地消失在董卓的軍中,直到董卓死後,才重新出現在呂布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