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揚名(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備能重新得到盧植的認可,和他開掛的人生自然有很大的關係。
另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他是現代人。
二十一世紀對古代經文學說的研究,可以說是最全面、最透徹,集歷代儒學大師的思想大成的時代。
劉備有現代理論作為基礎,在很多問題的看法上,都和古代人不一樣。
這種對經文理解的角度,自然讓盧植都感覺耳目一新。
最後一點,就是給儒學經典的斷句。
漢代以前,文章的斷句很少出現,每人對文章的理解都會不同,往往爭議很大。
漢代的時候,會透過空格、頓號、下行箭頭等有限的符號進行斷句,但還是很模糊。
這也是為什麼漢代,形成了各種世家豪族的經學版本。
就比如說盧植作為一代大儒,他進行斷句講學的經文,就會稱為盧氏講經法。
雖然劉備說這種標點符號不是他發明,但能完整地對經學進行斷句理解,才是研究儒學最重要的事情!
劉備的斷句清晰明瞭,使《周禮》變得更加簡單易懂。
在盧植看來,這很了不起!也足以傳承盧植的衣缽。
劉備能成為盧植的弟子,不僅是劉備的榮耀,同樣也是盧植的榮耀!
盧植讓劉備對《春秋》進行斷句,是對他的考核,也是盧植準備在拜師禮上,向其他經學大儒們的一種炫耀。
......
隨著劉備拜師成功,在盧植的刻意是宣傳下,劉備的名聲開始在洛陽慢慢地傳開,很多人都準備在劉備的拜師禮上,見識一下這位新崛起的儒家新秀。
甄逸第二天就得到劉備拜師盧植的訊息,高興得咧著嘴,對誰都是一臉的笑容。
“玄德,我就知道你不凡,但也沒想到會這麼容易,就被子幹先生收入門牆。”
劉備謙遜地說,“岳父大人,這都是季晨、洪波和疾之他們的功勞。”
“近段時間,他們日日和備商討,又一起解讀經學,並教我尋文斷句之符號,我才能有今日的成績。”
想成為一代大儒的弟子,確實不容易。
這個時代,鄭玄、盧植、蔡邕、馬日磾這些大儒到處講經,可以說學生無數,但是被他們視為弟子的人卻不多。
曹操特意爭取蔡邕學生的身份,袁紹等盧植回到涿縣後,特意去求取一個盧植門生的名頭。
按照現代人的說法,那是為了鍍金。
劉備不一樣,盧植到處宣揚,邀約好友世家參加拜師禮,劉備到時候要行三拜九叩的弟子禮節。
做到這一點,趙季晨他們的功勞確實不小。
如果說對儒學五經的理解,劉備有系統的幫助肯定勝過他們。
但沒有他們的提醒,劉備確實沒有想到標點符號,在這個時代的重要性。
沒有祭出給經文斷句的大招,盧植雖然同樣會欣賞劉備,但會不會一次見面就決定收下劉備這個親傳弟子,那還要兩說。
趙季晨他們也很謙虛,“玄德,主要還是你自己能對經文的理解,做到舉一反三,這種學習的態度和聰穎,才是打動子幹先生的原因。”
甄逸笑著說,“兩種原因都有。”
“我聽聞,子幹先生拿著玄德斷句的《周禮》和馬日磾一起觀賞,說玄德不僅對經文的理解有獨到的看法,對《周禮》的斷句也基本無誤。”
“子幹先生還說,如果伯喈先生在洛陽,看到玄德一手獨創的筆跡,就一定會和他搶這個弟子。”
趙季晨他們都看著劉備。
自從服用‘六藝丹’之後,劉備在才藝上極為出眾,一手小隸寫得是圓潤中帶著一種瘦勁之風骨,既像鍾繇的楷書,又隱隱有點後世瘦金體的韻味。
趙季晨這些現代人,沒有見過劉備的書法,不知道服用‘六藝丹’之前,劉備的字跡如何,當然無法判斷出劉備抄襲後世的文化大盜行為。
劉備想了想,“外面現在對我拜師一事,有什麼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