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梅講的口幹舌燥。上午的時候,她是奉陪著母親一樣沒有吃飯的,只偷偷喝了一杯水,到了這會兒饑腸轆轆,肚子裡早就咕嚕咕嚕的抗議了。

好不容易說完了一個段落,李母聽明白了,知道自己誤以為得了絕症,純粹是一場烏龍事件。於是瞪起眼睛,狠狠的推了老伴一把。

"你們肚子裡都是有墨水的,怎麼不早告訴我?害我擔驚受怕了這一大晌兒,魂兒都給嚇掉了,快快做飯做飯,餓死了。"

李父剛剛還聽閨女講呢,說對待更年期的女性患者,一定要多多寬容盡可能依順著她,幫助她、陪伴她度過這一段艱難時期。所以,捱了一記猛推又被吵了兩句,一點兒都不敢在意,笑呵呵的放下手裡的筆和本子,去廚房忙碌了。

小梅灌到肚子裡一大碗溫水,覺得自己終於活了過來。

她仔細回想了一下,貌似上輩子李母的更年期症狀,比這一輩子還要提前幾年……

那就是說,現在的生活條件提高了,女性更年期的年齡也在往後推遲。

看起來以後自己應該更加努力,讓父母過上更富足美好的生活,讓他們下半輩子無憂無慮。

小梅一不小心就又完成了一次思想上的蛻變,甚至下了決心,以後不能再輕易跟母親起爭執了,盡可能依順著她。即便是在不能依順的原則性的問題上,也要想方設法更委婉、更柔和的讓她接受自己的意見。

曾經的李小梅,一直希望自己可以變得更強悍一些、更獨立自主、完全以自己為中心一些。為此,她真的付出了極大的努力。但是現在看來,貌似太過用力了也不合適,尤其是在對待自己的家人方面。

還有自己的朋友。

小梅不由的想起了三年的同桌郝佳偉。如果說重生以來,自己最為嚴厲的、不講情面的、粗暴的對待的物件,那麼郝佳偉應該算是首屈一指。

可是為什麼呢?

自己對於高向陽、董悠悠、張大磊他們,就非常容易的可以做到包容,有點小糾紛,能一笑而過。偏偏是對於郝佳偉,那是毒舌、打擊、呵斥張口就來,很多時候還習慣了拳腳相向。當然了,這個拳腳是單方面相向的,只有李小梅對郝佳偉,郝佳偉可夠悠著的,從來沒有真正賣力氣傷害過李小梅。

認真回想起來,李小梅也確實有些心中抱愧,自己對這個三年的同桌態度略顯粗暴了一些。其實原本可以做得更好,彼此更融洽,更能互相包容。

人是不是對於始終就在自己手邊的東西,往往不善於珍惜呢?當回想起三年的高中生活的時候,貌似李小梅更留戀的是高向陽、董悠悠和張大磊。對於郝佳偉,反正覺得他是始終要跟在自己身邊的,反而不太在意,哪怕上大學後雖然不在同一所院校,但同在省城,也離不多遠,想見面也是方便。

張大磊填報的院校是距離遙遠的南方城市,高向陽倒是跟他距離比較近,她算是實現了小梅原來沒有實現的願望,選擇的去魔都讀書。要不怎麼說理科班的學生比文科班的可選擇性更多一些呢?雖然這兩個人沒有做成什麼理科狀元,但是走的院校非常滿意。

剩下一個董悠悠,這個假期基本上不怎麼露面了。成績考的不好,其實也應該在一家人的意料之中。所以,她到底在家裡承受著怎樣的壓力,小梅根本不瞭解。而且在這個時候,如果登門去看望董悠悠的話,又好像有那麼一點顯擺的意思,更容易給董家造成莫大的壓力。

所以,李小梅猶豫再三,只給董悠悠經常的打個電話,聊上那麼幾句。

董悠悠跟李小梅商議過,覺得自己複讀的時候,也來一個棄理從文。對於這事兒,李小梅沒有給出什麼意見,讓她自己做主。

有時候就是這樣,曾經無話不談的好朋友,會忽然之間因為所處的境遇不同,距離驟然拉開。

高向陽那個直筒子脾氣,開始時經常去董家找悠悠玩,但每次受到的待遇都讓她不舒服。董悠悠的父母那種冷淡的態度是從骨子裡發出來的,雖然表面看起來跟從前也沒大區別,可是粗神經的高向陽也能覺出不舒服來。

298他歸來真是帶著驚喜

友情和愛情,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那就是,最好彼此之間的距離不要拉得太開。齊頭並進、互相扶持是最佳搭檔,一旦其中一個走遠了,另一個還停在原地,那麼就算是心中也無比留戀過往的友情或是愛情,其中也會多了很多的隔膜的。

小梅接到高向陽的電話,興高采烈的告訴她也收到了入學通知書的時候,郝佳偉也從省城回來了。

這次得算是凱旋而歸吧?他的入學的通知書雖然還沒發到手裡,但是郝家父母已經把這事妥善解決了,郝佳偉完全屬於輕裝上陣。這幾天在省城,像一塊海綿,孜孜不倦的吸收男士服裝的各種知識。也練習到了,怎樣與批發商販溝通訊息、討價還價。

這是一個全新的天地。郝家父母從電話裡聽到兒子講述在省城的經歷的時候,再次覺得自己為兒子做的專業選擇實在是太英明瞭。郝佳偉做金融貿易之類的事業的話,應該沒有問題。

李小梅本來下定了決心叮囑自己,無論看到郝佳偉帶回來的是怎樣一堆不堪的貨物,自己也要極力捧場、大肆贊美,免的打擊掉了少年郎的積極性。

然而,郝大公子的聰明才智,還是大大重新整理了李小梅的認知。或許是因為在省城他不是孤軍奮戰,而是有著自家小姨和邢立強的指導吧,反正這批男裝進的中規中矩,質量和樣式上都屬於上乘的。價格雖偏小貴,但是並不算特別突兀。稍加熨燙之後掛在牆面上,那個價格跟衣服表現出來的風采完全可以匹配。

小梅陪著郝佳偉在服裝店裡,花費了多半天的時間。從拆包到熨燙、到懸掛、配套、調整位置。這一切讓郝佳偉覺得這間紅梅服裝店很有歸屬感,甚至於暗搓搓地認為,這已經成了一家夫妻店。

"小梅,你原來也沒做過男裝生意。我這次在省城,有了一個新想法,男裝雖然價格上不便宜,但是因為它的樣式更新換代的特別慢,所以壓貨存貨的問題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我認為,你的那家服裝加工廠,也可以專門做幾批男裝出來。現有的男裝樣式,再加上你最擅長的小細節的設計理念,我覺得我們把男式服裝推向批發市場,大有可為之處。"

郝佳偉一邊幹活兒,一邊滔滔不絕的跟李小梅進行了溝通交流。這一刻,那個玩世不恭拿上學當遊玩兒的郝大公子,徹底脫胎換骨了。說白了,過去的那種玩世不恭,也可以解釋成是稚氣未脫,還是小孩子脾氣。

而現在,出去短短幾天,僅僅為自己的事業拼搏了幾天,這小子說起話來,就很有那麼一點兒商人的味道了。

"這個可以考慮。"

李小梅都被同桌的轉變而心生慚愧了。她原來只把視線集中在變換各個樣式的女裝上面,確實有些孤陋寡聞。女人比男人更喜歡新衣服,不是有老話說嘛,女人的衣櫥裡永遠缺少一件衣服的。所以,李小梅原來認為只要佔領了女裝市場,就可以所向無敵。

但是經過郝佳偉的提醒,她也恍然大悟。男裝這一塊兒要好好做起來,貌似比做女裝還要更輕鬆一些、更有潛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