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第2/2頁)
章節報錯
想了一會兒,待石墨研磨開,姜彤已經考慮好了,拿鎮紙壓住紙張,筆尖沾濕浸入漆黑的墨汁。
略沉吟半秒,而後,提出揮灑,一蹴而就。
姜彤上輩子作的詩詞沒有成千也有上百首,現在,她沒準備重新去費腦子費時間去臨時作五首出來,卻是決定從她以前的東西裡選幾首出。
也算是取個巧走了捷徑,姜彤自嘲一笑。
一邊回憶一邊下筆,全寫出來之後,看哪裡不對再三修改,通篇流暢通順之後,一眼掃下來並無什麼大問題,重新謄寫一遍,這詩算是準備好了。
等墨晾幹之後,姜彤才將這五張合在一起收起來放在一邊。
這邊準備好之後,姜彤又姜日前沒沒看完的那一冊正數拿了出來,繼續做閱讀整理做筆記,她每天要看的書籍和資料太多了,壓根沒有時間歇息太多。
好在姜彤收集資料以及學習能力一流,通常都能事半功倍。要做出引出試卷習題冊這東西,必然是需要大量意識儲備的,一開始她去了解的就是童生試是怎麼樣考的,試卷中分別都是什麼樣的題型。
童生試說起來其實挺簡單,並不怎麼複雜。
科舉考試考的是四書五經,內容大從中擇取,只是或深或淺的題目,第一回 的縣試考五天,姜彤查閱了下,總結起來考的內容就是貼經墨義,詩賦策論這些。
貼經說白了就是做填空默寫題,都是從四書五經中摘取的內容,要麼出一段內容讓你答上下句,要麼出個題目讓你默寫內容。
一般只要熟讀四書五經內容的都能答會。
但這問題就出來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答熟讀的所以才有人總也考不上。
越研究姜彤就越發覺得試題冊是個好方向。
墨義大學就相當於現代的閱讀理解題型,考的同樣是經書裡頭的東西,這個比上一門要難上一點,詩經內容這麼多,隨便選取一段,讓你做閱讀理解,萬一不走運,考的就是你沒看過的內容,那完全就只能兩眼蒙圈了,詩經策論就不用說,字面上的意思。
但是別看考很多門好像好難一樣,其實考試範疇就沒脫離過四書五經,更別提這是最初級的現實,出的題大多粗淺,並不會有太多複雜的東西。
姜彤支著下巴笑了笑,好像古代是科舉考試真的對文科生很友好啊。
她自己上學的時候就是學的文科,沒別的原因,就是可能更適合文科,有的人就是有自己特別擅長的一方面。
詩賦就不說了,是姜彤從小學到大的東西,閱讀理解,不怕誇大其詞,倒也是她的強項。說得俗氣一點,好像就是有這一根筋,天生對這些東西敏銳敏感,學習起來就不怎麼費勁。
姜彤自己瞭解個了大概,初步的構想是從縣試做起。
弄出十幾套試題來,就像現代的學生,考試前刷題,試卷一打一打的做,做的都是常考題目,一個重複的學習記憶過程,到最後,你一看題,腦子裡就出來了清晰的做題思路。這就是因為過程中無意鞏固收獲了知識。
要弄出這樣的試卷,姜彤就必須去整理收集往前十來年的縣試題目,歸納總結出默寫填空的常考題型,閱讀理解的熱門段落。
之後,自己再去出題,對此,她自己就必須熟悉地掌握四書五經,做到胸中有丘壑,明朗明白。
因為每份試卷後面都會附上一份標準答案,這種形式對這時候的人來說,他們沒見過,至少姜彤調查過,大周朝是沒有的,他們現在連試卷這種形式都沒有。
所以她才覺得這是一條很好的路子。
自來天才者只是少數,鳳毛稜角,十年寒窗苦讀的人,多憑借的勤奮毅力,自控力,和學習的方法。這些都能做得很好的人,自然就能脫穎而出。
前者姜彤沒辦法,但後面一條,不是正好可以給她發揮的餘地。
她這不就是在引入了一種更好的學習方法,提供好的方法嗎。
姜彤把所有的內容擼順了出來,一點點記錄在紙本上。
心中油然生出一瞬間的豪邁之感。
半晌後,搖頭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