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第2/6頁)
章節報錯
臉熟了後,書肆老闆知道了這姑娘姓賀。
近來幾日,姜痛看書越發偏向正經書籍,甚至前幾天,還買了一套四書。
對此,老闆已經逐漸淡定了,所以這次來了新書,他還向姜彤推薦起來。
嚴格來說這套是根據以往的一些書籍加以整理整合的彙總書。
是關於時下科考方面的一些內容的。
姜彤就是看到這書,又聽到老闆的一些介紹,腦子裡才突然閃過一些什麼。
忽然發現了自己之前一直忽略想不起來,違和的地方在哪裡了。
這是一家書店,還不算小。
上輩子,姜彤也是從十幾二十年的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對於書店一點不陌生,還經常光顧。
那時候她去書店買的最多的書是什麼?
是的,複習資料,各種試卷,預測題,分析題。也是書店裡最多的書。
還擺在最顯眼地方的東西。
現在再看這家書肆,關於考科舉要用到的最基本的四書五經最多,也不會缺貨,但是試題試卷之類的通通沒有啊,連一本都沒有。
姜彤就捉住了點什麼,心中一動。
不過這也就是腦子裡瞬間閃過的一個念頭,只能等回去再細細琢磨。
再看老闆手中推薦的這套書,姜彤覺得正好拿來一看,用作參考。
於是連猶豫都沒有便讓老闆包了起來。
掌櫃見姜彤這麼爽快,自然高興,又想到這次從京城裡一起過來的的另一套也賣的很好的書,心中猶豫了幾秒鐘,還是笑著道:“賀姑娘,我這裡還有一本瓊花詩集,乃是今天瓊花詩社今年五月份新出的精本,姑娘要不要也買一本看看?”
姜彤一愣,視線從書架中收回,好奇道:“瓊花詩社?瓊花詩集?”
老闆觀其言色,知姜彤大概是沒聽過瓊花詩社的大名,越發肯定賀姑娘詩詞方面沒有多大興趣,但嘴中還是笑眯眯跟她解釋,“姑娘想來是更愛好別的書籍所以才不知,這瓊花詩社開在京城,名氣甚大,對這方面比較喜愛的人大都知道,咱們這地方小,離得遠,興許還有人不知道,青陽郡裡就不同,大概沒有沒聽過瓊花詩社的人。”
姜彤一聽,乍然起了興趣,眨了眨眼,道:“瓊花詩社在各地都有名聲?”
傳的這麼廣就有點讓人吃驚了,須知這裡可不是在網際網路的時代,訊息四通八達,瞬息萬變,還都能立刻知道。所以一個詩社能在全國範圍內有名就真的不太容易的。
老闆見姜彤有興致,也樂得解釋:“瓊花詩社到今年有十年歷史了,當初是誰最先建起來的咱們外人是不知道,人家無意透露。只現在,每年五月份的時候,瓊花詩社就會發行幾本詩集,除卻這個,一年十二個月,瓊花月刊都會出八首詩或詞,這八首詩詞自然是由瓊花八仙所作,其無一不是精品,連當今聖上都是親口誇贊過的,五年前,因為一首‘詠梅賦’,先帝金筆一揮,賜下‘不櫛進士’四個字,瓊花詩社自此聲名大噪。”
“原來如此……”姜彤瞭然點點頭,一嘆,她就說啊,一家詩社影響力就算再大也不能流傳這麼遠,原來是帝王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姜彤搖頭失笑,皇上倒比她前世世界那些鮮肉明星宣傳效果更好些。
而更讓姜彤愣住的是,這個詩社不止一年發一本詩集,竟然還有月刊。
“那瓊花八仙又是指什麼?”姜彤問。
老闆一笑:“賀姑娘不知,這瓊花八仙就是瓊花詩社的招牌,說的乃是八位姑娘,因為瓊花的形狀是由有八多大花環繞中間一點花蕊組成,別名也被叫做聚八仙花,八仙子就是取自其意。”
姜彤點頭,大體聽明白了,瓊花詩社裡有八位才女,大約是詩社中明星般的人物,有名聲有地位,所以有她們的出版書籍。
姜彤起了心思,還待繼續問下去,卻這時候書肆裡來了人。
來人叫了一聲“掌櫃的”。
老闆也愣了愣,堪堪回神,旁的夥計機靈已經迎了上去招呼。
老闆心中納罕,他們南邊人自來喜歡稱商人做生意之人為“老闆”,“掌櫃”卻是北邊的叫法。
所以方才他才頓了幾秒。
既來了客人,姜彤就不好再纏著老闆多問。
老闆人不錯,見姜彤一副意猶未盡的模樣,蹲下身從櫃臺低下翻出一本舊書來遞過去,道:“賀姑娘,這本冊子裡是寫的一些關於瓊花詩社的事,你若感興趣拿去看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