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人間上)

物質貧困和精神貧困的人往往是無知的,他們深陷於自我的認知,只會覺得自己是對的,不能認同先進的思想,也不能做出改變。

而這樣的人,在天下佔據大多數。

只有少數人能夠識字學禮,能夠接觸到上層的知識,對於普通的窮苦庶民來說,他們所能知曉的東西都是依靠著口口相傳,對事物發生的實況難有判斷依據,很容易受人挑撥引發輿論。

而位高權重者向來都能利用無知的人,驅使其成為手中的利器。

物質富餘和精神貧困者也是一樣無知,不過比起無知者的貧困卻是多出了物質上的享受,也因此,這類人常常因而鄙夷,卻不知他也是無知者。

城中有歧視者丙,身為商賈,卻總是自視為高人一等。

丙的家底豐富,在晉國各地都有產業,主要生產販賣陶器布匹,還有各類貿易的商品。

他的基業在於都城之中,很多跟隨他許久的老傭工都在城中為他守護基業,在集市上也有多處攤位和商鋪。

這個時代沒有分出固定的行當,商販都能賣許多物品,只要是擺出的東西,都能販賣;除去米鋪和食肆這些固定行當,其餘的商賈有時會依據時節賣合適的東西,比如說夏日賣衣,冬日賣被。

丙身材矮小,頭髮稀疏,束髮後也能看出兩邊的髮絲都少得可憐;他穿著布衣,沒有讀過書卻總是作出一副什麼都懂的樣子。

這一日,是他在城中視察。

他業下的商鋪都是在於繁華地段,託先祖的福氣在戰亂時購置了一些房產,在國家安定之後因此得到許多利益。

“今日,你們父子在城北賣出多少錢?可有盈利?”

為丙工作的父子庶民出身,因得到丙的賞識才得以在城中立足,因為跟隨的時間長,也就替丙正式的接管商鋪。

一老一少在市場時常吆喝,可都沒有多少人來購置陶器。

一件事物在得到滿足之後就很難再有商機,現在的晉國強大,各家各戶的百姓都有幾口陶鍋,能用於煮米粟和水煮菜食。

“您別生氣,我們兩個劣人這幾日也沒有賣出這些陶具,也不知道這是怎麼了,他們都不願意買這裡的陶器。”

丙聽聞後臉一橫,滿是責備的看著兩人,一手握拳狠狠砸在門口用於展示物品的木架上,發出脆亮的響聲。

“你們向我道歉有什麼用?賣不出去就相當於虧損了我的利益,我還要付你們兩人賊人工錢,你說你們這樣讓我怎麼經營下去?你們知道想要在城裡立足付出多大的代價嗎!我為了經營好,時常要向市官和當地遊俠送禮,你們要是做不到盈利,就離開吧。”

丙絲毫沒有客氣,當場就說明了幹不好這事就將他們辭退。

“這...我們也一直喊啊,可沒有人買也沒有辦法,您大人有大量,就放過我們這一次吧。”

老者向丙求情,可身旁的年青人卻有了幾分怒意。

“您讓我們在此賣陶器布匹,本來就是一件不可預料利益的事情,人有了陶器也很少再買,盈利少也自然是正常的,您不能辭退我們啊,您還有幾月的工錢沒有給我們。”

丙聽聞之後更是生氣。

“誰教你這樣說的,你以為你很懂?還真把自己當成人物了?”

年青人也是漲紅了臉,正想要與其爭辯的,可是一想到自己的身份和父子二人的命運都掌握在他這個主家的手中,一時之間洩了氣。

老者也在以小動作拉攏,示意他不能衝動,趕緊為之前的冒失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