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靈性(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316章 靈性下)
“我之前就在思考這個問題。人具備差異性,並不是每一個人都生在富裕或是權貴之家,而不管是庶民百姓還是權貴世家,都有犯錯的可能。
你們在關入牢獄之前,多數不知事態的嚴重,或是因為其他事宜牽扯,其原因就在於認知的不足和個體受環境的影響。”
犯者聽後不再言語,連一絲聲響都不願發出,生怕聽漏了姬昱的言說。
“有人生於貧困,父母無知不能給予他良好的認知與思想,他像一張白紙一般在世道沉澱,若是受到惡人影響,就會有惡行惡知,犯罪後來此不足為奇。
有人生於富裕,父母或許知道什麼,卻沒有真的有過深刻的認知,在這樣的一知半解之下,他或許也只能偏激的的思考事物。
除去先天的因素,還有後天性的成長環境,犯錯時的衝動多種因素相互構成觸犯律法的事態,從而遭受刑罰。
貧富之間的差異並不是說明犯錯的特殊,並非只有庶民才會犯錯,在實際上看,也會有權貴犯錯,只是受到權益者的庇護於逍遙法外。
百姓沒有試錯的成本,觸犯律法多數會受到處罰,除去少數沒有受到懲治的人,大多都會因罪定罰。
簡單來說,你們受刑罰被關入牢獄之中,就是認知不足,沒能在未犯錯前醒悟。在此的前提下是沒有人去陷害,你沒有無意走入他人所設下的陷阱。除去這些特殊原因,大多數人都是因為沒能醒悟而抱憾終身。”
姬昱的話說完並沒有多少人驚奇,剛開始還有些新奇的人聽得頭腦發脹也思考不出是什麼道理。
於是有不明白的犯者不屑一顧,哼聲說道:“您這些東西說了與沒有說一樣,我們這裡的人大多都沒有讀過書,也不認識字,更沒能像您思考那般深刻,您讓我們醒悟?我們又怎麼能夠醒悟?!”
“沒讀過書也能醒悟,道理並非只有讀書才能得知,當你現在抱怨後悔時,不也是一種醒悟嗎?”
說話的犯者在黑夜中漲紅了臉,趕緊為自己辯解道:“我後悔是因為我沒有早一些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說著說著,他發現說的這些東西是姬昱所說,又連忙閉上了嘴。
姬昱嘆了一口氣。
“這也就是我為何一直不說話的原因,你們也有思考的權利,可卻總會抱怨後悔,不能總結過去,還陷在過去的痛苦中無法抽離,你們這樣又怎麼能夠得到醒悟之後的道理呢?”
老犯向姬昱的方向叩首,認真的說道:“您說的有理,可我們已經是無法改變了,做過的行為無法再重來,我們這些犯者也只有承受這無盡的黑暗與痛楚了。”
姬昱沒有多作解釋,犯者的認知和偏激使得他們不能站在同一種角度說話,就算說的再多也是無用功。
他所悟並非只有這般深淺,作為一個在道中徘徊的人,他能夠看得更為長遠。
犯錯、害人、迷茫、叛逆....這些種種事宜都能歸結於一點,那就是沒有開竅,或是說為沒有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