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正氣

經過了一夜滅蝗,姬昱在第二天日中離開了鄉邑。

鄉邑的農人都想要去送姬昱一程路,只是都在半道上都給勸走了。

“你們還有自己的生活,回去吧。”

“請讓我們再送您一路吧,您的仁德不只是語言就能夠說明的,您給了我們這麼多糧食,我們虧欠您啊。”

“哪有什麼虧欠不虧欠的,我們都是人,都是一樣長著黑色頭髮有黃色眼睛的人,同胞受難,我來此幫忙也是理所應當。”

“王孫!”

“不用再送了,我還要去下一個地方,你們照顧好自己便是。”

農人看著漸漸遠去的馬車,心中的感激更是難以言喻;有些老者也摩挲著眼睛,不捨的看著那高大的身影。

很難相信,一個不是生在晉國的王孫會將他們當成自己的家人,可這就是現實所發生的一幕;在一天時間,王孫昱就融入了他們的生活,用溫和的話對待每一個人,還會給家中有老人孩子的家庭多分發一些糧食。

王孫昱所帶的一行人,手中沒有刀戈長矛,有的只是那一雙雙拿著撲蝗拍的手。

回到馬車上的姬昱也經勞累,可在看著這些相送的農人心中不免泛起波瀾,在這片樸素而又勤勞的大地上,他收穫到了最為原始的感動。

真摯的感情在無時無刻的牽動著他,讓他明白了這世間最為珍貴的寶物就是和平。

鬥爭只會給人帶來災難,不管是蝗災與人的鬥爭,還是人自己的鬥爭,都是在傷害自己,沒有什麼比和平更為美好。

在這些人的眼中,不止是對姬昱的感激,還有去那美好的和平充滿了嚮往。

他給這些人帶來的火種和希望,剩下的一切他不能長久的幫助下去,因為還有很多很多人也在等著他。

只有深入群眾,才會知道群眾真正需要什麼。

百姓只是想要一個安定溫飽的生活,他們為了這樣的生活,甘願做國家的底層人物,無休止勞作。這樣的艱辛不是為貴族或是國人,而是為了安定。

這樣的勞作者值得受到尊敬,可太多權貴自以為高人一等,認為農人只是低賤者,沒有在乎他們所付出的勞動。

奸佞小人在無時無刻危害著整個國家,只是那些人還為其沾沾自喜。

姬昱在馬車上一邊感悟一邊思考,心中的正氣在這些時日的救災之中愈發壯大,就連跟隨在身邊的辛開和由路都感受到了一股莫名的溫和之氣。

現實不是神話,可氣卻是真實存在。隨著姬昱的參悟,他不止是能夠看到人身上顯露出來的氣機,就連身上那一股救民所生的正氣都能引用。

引用正氣可不是像神話故事之中能夠改天換地的能力,而是利用正氣,感受人世的善性,以良知之善進行心平氣和的思悟。

氣是無法解釋的,生於自然,作用天象、地理、人世;

自然之氣有如水氣能斷定雨潤,有如火氣朝氣蓬勃能利身心,也有因腐臭而生的穢氣在世間形成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