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無聲的較量上)

引領天下的變革從來不是說說而已,姬昱從來不只是高談闊論。

要想改變世界,首先要有著領先世界的思想和認知,在精神層次超越時代,才能有改變世界的理念指導;沒有思考到這一層,所做的也只是為了取悅自身或僭越階層,就好比封.建王朝走不出其王朝框架的束縛,不管怎麼統一分裂最終還是淪為權勢的奴隸。

也不管這王朝如何龐大的勢力,沒有在思想上改變,都是換湯不換藥的鬥爭。

其次就是在實際作用的勢力,需要要龐大到無人能夠撼動,才有能力施行天下。

在四百年前,周公旦能以周禮教化天下,所依靠的不只是仁義,還有當世無人可比的兵馬六軍);早在四百年前不講禮義的時代,周公旦就想到了以禮制定規則、匡扶弱者、教化蠻夷;這樣的成功不止是在仁義和道德層次有著先見的理解,更在於周公一年救亂、二年克殷、三年踐奄...有著實戰的威懾,天下人不敢不從。

所以在周公製成“禮”之後,各國的諸侯都紛紛效仿。

同樣是攝政者,周公卻能敬天保民,不止著眼於諸侯貴族,作《康誥》《酒誥》《梓材》三篇,交予了將要分封在殷人腹心地帶的康叔,也給世人開了一個好頭。

周公的尊貴不止是他的成就,還有他對百姓的態度;他是一個把百姓當做人的執政者,不管是殷人還是周人他都能夠一視同仁,並推行新政使舊殷人當做了周的新民,除去一些兵敗的戰俘和抓獲的蠻夷、犯錯的罪人要當做奴隸,對待百姓都是以德而治,以至於在周公死後不管是諸侯還是百姓都為其哭泣。

四百年前的理論已經不合時代,也需要再度革新。

禮崩樂壞的時代需要做出一定的革新的才使天下重歸太平,讓國家變得強大富強。

強大不是要吞併所有的領土,而是以強者的姿態帶領弱者,只是在意自身強大是不能讓整個國家富強的;

國家強大的根本在民。

君主的根本也在民,就連貴族的根本也只是不斷吸食百姓的資源所換得的權勢。

只是這些貴族還貪得無厭想要索取更多,沒有意識到他們實際上只是依靠了百姓才有這富貴的生活。

姬昱知道改變的困難,所以他在無時無刻的增強著自己的硬實力,只是這還遠遠不夠,發明造物和豐富理論沒有實際上的權勢有用,於是他將目光放在了小晉侯身上。

趙盾掌權之後的態度強硬,不是一個能夠利用和借勢的人。

姬昱更想找一個便於借勢的人,他也需要一定的機會養成自己的權勢,不能一直以來都依靠仁義。

關有道理是不能治理天下的,還需要一定的槍.杆子和筆桿子。

於是乎,姬昱買通宮女,暗中留意小晉侯和穆嬴的動向,在適當的時機打點打點。

也因如此,無聲的權鬥在晉國正式展開。

晉國的王宮之中,穆嬴在費盡心思的教育小晉侯夷皋。

現在的夷皋不過只是四歲,就要承受常人所不能承受的痛苦,不僅是他的母親在日常監督他,還要隔幾天上一次早朝;

對他這樣的幼兒來說,早起本就是很困難的事情,更何況他本就不懂國政,卻要在君位上端坐不能有絲毫的攜帶,明明都是趙盾在把握國事,他只要在上面偶爾應一聲就可以了。

可穆嬴說:“天子穆穆諸侯皇皇,作為晉侯就要有晉侯的樣子,對待所有人都要嚴肅,不能對任何人有所偏袒,只有這樣,卿士們才會服從您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