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失望的姬昱

《楚醫治疾》:

楚地有醫,學於洛邑,初現時無衣以蔽;其醫術精絕,首疾醫首、足疾醫足,身有病患而能治,村鄰以信,皆助之。

有少壯者隨行求學醫術,楚人干謁,醫者得名利,致以好醫之名。

楚醫因名而變,所信臉面代其精氣神,臉無疾亦無疾,非首非足之疾,醫治其臉,治臉以好,其疾無存。

楚人因首足之疾求醫而醫其臉面,首疾者得頭風眩,足疾者得風足弊。

是以楚人不信楚醫,口舌相辱,後醫者所醫非足非首,皆醫其嘴。

口舌無言,則無疾矣。

這篇故事是姬昱所著七十二寓言其中之一。

其中的道理更能引用於世。

一開始醫者能夠根據病症所醫治,後來得到了名利之後覺得臉最重要,就醫治臉,不管是頭疼還是腳疼都醫治臉,導致口碑低劣。

醫者又改變了方法,不管是頭疼還是腳疼,都統一醫治嘴;

理論就是隻要說不出來病症,就能夠證明沒有問題。

這篇故事反映出很多的道理,醫者並不只是指代醫者,其中的深意更能用於那些執政者。

上河邑,王孫昱府邸。

辛開和任季子彙報著近來的工作狀況又說起了晉國的變化。

他們都為晉國的變化而感到高興。

可作為趙盾的友人,姬昱反而開始嘆息。

辛開看著明顯露出愁容的姬昱十分不解。

“您為何不為晉國感到高興呢?趙軍帥在晉國一直施行仁政,難道不值得高興麼?您不是最想看到百姓能有好日子嗎?”

姬昱愁的不是晉國,而是趙盾。

趙盾變了,不再是原本的理想主義者,他沒有了初見時的赤子之心,也沒有了為國為民的純粹。

他得到了權,也得到了名,可他的本心,卻被他遺失在角落。

現在的晉國雖然明面上是一片祥和,可實際的服務物件還是貴族,一樣會有落敗的趨勢。

“我為百姓喜悅,也為其百姓擔憂啊。”

辛開不解,只是他知道這樣的大事是不能詢問的,於是只能在一旁等話。

事務的施行不可能一步到位,可晉國上下卻對趙盾的獨裁沒有怨言,這不僅是趙盾的手段強硬,也是對貴族做出了一定的妥協。

只要那些卿士貴族合理的避稅,他們還是那個意氣風發的世家大族。

姬昱不想去插手晉國的內政,這也不是他該做的。

他更應當是借鑑和思考。

現在的趙盾獨裁晉國,自己率領了中軍,借世子之名,將六卿再次重組,這一次的他沒有任用舊派的卿士也沒有重用先氏、狐氏,先氏的先蔑出逃,先克、先都不堪大用。

他重用了荀林父,任命其為中軍佐;

又命新興的郤缺為上軍將,臾駢為上軍佐。

欒盾為下軍將、胥甲為下軍佐。

這些六卿都經過了趙盾的挑選,郤、胥、欒三氏為晉國的公室,有著一定的政.權支援,荀林父和郤缺有治理國家的能力,臾駢是趙盾的拉攏的親信,朝堂上找不出反對趙盾的聲音,也只能任由趙盾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