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立誰為君?

在晉襄公薨後的幾個月後,群臣在朝堂上開始商議起立君之事。

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諸侯五日而殯,五月而葬。

在處理完晉侯的各種殯禮和追悼之後,必然不能立新君,諸侯死去不久的痛苦還沒有消解,還不是立新君的時候,這個時候都是由趙盾和狐射姑一眾卿士處理政務,順帶哀痛晉襄公。

世子夷皋才不過兩歲,剛學說話就沒有了父親,如此的年紀是不能繼承大統的。

當朝的卿士們不是傻子,卻在此時向職位最高的趙盾勸諫一定要立世子夷皋為君。

“自古以來有子承父業的說法,軍帥您認為立世子夷皋為君如何?”

趙盾皺眉。

“我也聽聞過國君應當選用適齡的有德者,如今的世子年紀尚幼,如何能左右朝政!”

趙盾算是看出來了,這些卿士們還是賊心不死,想要找一個能夠利用的國君,可趙盾一心為國,怎麼會讓他們所願。

他又接著說道:“先君離世前曾託付我一定要守護晉國,讓一牙口未長的小兒擔任君位,莫不怕天下人笑話?”

先都縮著手在後方嘀嘀咕咕:“這不是有您在麼?”

只是先都說得小聲,身旁的人也沒能察覺。

先克率先發問:“由軍帥之見,您以為要立誰為君好?”

趙盾再皺眉。

這先克真是不會說話,也不知遠見,竟提議讓他這個大領導來表決,這在整個議會上可就顯得對他不利了。

可有人發話趙盾必須作答。

他說道:“如今正值國家的劇變,我們所思考的不只是何人為君,更要在意他是否有這個能力統御整個晉國;如今的晉國尚未坐穩霸主之位,要是隨意選君,會使得國家遭受災難。世子夷皋年紀尚幼,不能執政,應當由其叔父來擔任君位。

文公生六子,有公子雍和公子樂可當值國君。”

先克又問道:“那誰更適合為我晉國之主?”

趙盾心情負責的看著先克,他原本只要面對朝堂的卿士,沒想到現在有如此的豬隊友讓他接過話茬,原本踢開的皮球再一次回到他的身邊。

“我建議立公子雍為國君,他在秦伯手下擔任大夫有一定的能力,又與秦國有所交好,如果立他為君,則可重修晉秦之好。”

這些卿士們都是人精,只想看誰提出立何人為君之後站隊,現在趙盾一發話,就有不少的卿士紛紛舉手支援。

中軍佐狐射姑則是冷哼一聲,風頭都被趙盾搶走了他自然不願意。

提出立何人為君在接回國中之後可是能掙得一個從君之功,可有了趙盾的發話,功勞就都變成了他一個人的。

他自然不服。

“不如立公子樂為國君,他也在陳國受其看重,而且陳國本就與晉國有世代的友誼,不像秦國與我們留有仇恨,迎回公子樂,更有利晉國啊。”

狐射姑為公子樂發聲,剩下的卿士也紛紛表示支援。

趙盾皺下的眉頭更深了。

公子樂可不是一個好選擇,背後勢力不大,母親又是有爭議的懷嬴,如果當上了國君,不僅讓晉國蒙羞,還給了楚國討伐的理由。

他說道:“不可,陳小而遠,秦大而近,可有捨近求遠之理?且陳國早與交好,不過錦上添花;而去秦國接回公子雍,則可解怨為友。”

兩人各持其間,終究是趙盾為大,所以卿士們都聽取了他的意見,派遣先蔑去往秦國。

先蔑在途中被荀林父攔下,吟唱詩中《板》以相送。

“我雖異事,及爾同僚。我即爾謀,聽我囂囂.....”

老油條的先蔑自然知道是什麼意思。

夫人和世子尚在王宮之中,而他卻要去他國迎接公子雍作為國君,恐怕到時候又生有變故,牽連到到自己。

荀林父這樣的老臣一系有著另外的謀劃,先蔑對其不敢苟同,只是在謝過他的好意之後就前往了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