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官之戰後,秦人退兵。

在返秦的時候,經過崤山把兵士們的屍骨收在羊皮袋和兵車上,準備帶回去安葬。

儘管那些屍骨已經認不出樣子,可都是秦國的兵士,都為秦國死戰到了最後一刻。

他們知道現在晉國的勢力雄厚,不是短時間能夠戰勝的,所以在將來一段時間都會把目光放在西戎身上。

秦伯任好將之前戎地而來的使者由余拜為上卿,任命孟明視為將;而百里奚這個百歲老人也因為生病走不動路,任好開始將百里奚處理政事的權力逐步收回。

這不是要奪取百里奚的職位,而是任好知道,這個多年來為秦國操勞的人累了,需要有人接替他。

由余祖上是中原人,並且身上還有這周室的血脈,可是也因為這血脈,常年不受待見。

因為他是周攜王的後人,而周攜王在平王東遷之後一直在鎬京自立為王,這也引起了東遷“正統”平王的不滿,於是暗中聯合晉侯將其殺害,明確了王室的正統地位。

在兵敗之後攜王一脈被當成了異族,只能逃亡。而逃亡的地方就是鎬京以西的西戎部族。

在這裡他們這樣不被中原人認可的異族得到了安生。

秦國之西有許多的野生部族,這些部落不講周禮,不尊教化,其中有名的部落就是綿諸、緄。

而由余所在的戎地就是綿諸。

連綿五十里地,大多牧馬樣而生,只有少數祖上是中原人的戎人還在堅持著種些田地。

雖然到了由余這一代已經當上了大夫,可是由余知道他得不到重用。

他是個有才能的人,可是綿諸戎王只是看重了他祖上是中原人,懂禮儀和道理,卻沒有在意過他的才能,就算他想獻計也得不到召見。時間久了,由余開始反思他為什麼在這個地方,偏遠且沒有居所,君主沒有信義而不信任外族之才。

綿諸一直覬覦著中原之地的富庶繁華,在暗中圖謀東進,可任好將秦國治理得井井有條,他沒有得到進攻的機會。

戎王聽說由余能說會道,並且善於觀察。因為對中原比他們這些戎族熟悉,加上懂得人情世故,就派遣他去秦國出訪,希望能和秦國結交,同時想要從中試探出秦國的治國方針。

由余還記得戎王對他的原話只有“請大夫去秦,學習治國之道,要是學成了,重重有賞!”

有才能的人並不希望得到什麼賞賜,而是希望能夠得到重用;可惜臣有意君卻無情,如果戎王肯信任他重用他,哪裡還需要去學習秦國的治國之道。

他由余自認為有著治世之才,又懂得兵法謀略,像他這樣的人,怎麼能甘心做一個有名無權的官吏呢?

帶著對自己才華的肯定和不滿,他就去了秦國。

百里奚接見了尚在中年的由余,並設下宴席款待他。

在宴上,百里奚對由余說:“我看您的談吐和說話的樣子就能夠知道您不是一個普通的使者,難道像您這樣的賢才在戎地遍地都有嗎?”

老陰陽家百里奚用言語詐出了由余心中的不滿。

由余難受地說實現不了他的抱負,空有才能卻得不到施展。

百里奚同樣難受地說他也是在七十歲之後才拜秦國上卿的。

兩個可憐人彼此看著,心中都有了認可對方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