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少女情懷總是詩(第1/2頁)
章節報錯
鄭國,新鄭,東城門。
在祭祀結束之後,鄭伯蘭拿著那副畫哭笑不得的下了馬車。
“喝酒誤事啊,竟然還要來這樣一幅畫,當真讓人笑話。”
在城門下旁等候的侍臣不禁問道:“君上這次去參加祭祀怎麼帶了一幅女子的畫像回來,是準備要...”
“討打!”
鄭伯忙著做了一個揚起手的姿勢,嚇得那侍臣頓時不敢言語。
“君上這是怎麼了,難道畫中的人...”
“你真該死啊!
寡人真應該把你的眼睛挖出來掛去洛邑的城門上,讓你好好看看,畫裡的人可是王孫啊!”
侍臣一愣,王孫?難道君上還對男人感興趣?
他不由縮了縮脖子。
“君上您別生氣,我犯了錯,請您割去我的舌頭吧,我用言語侮辱了王孫,這是對天下的不敬,如若不然,請君上賜死。”
自鄭國衰敗一直靠著投靠大國開始,城裡的經濟就開始不景氣,有人說喪氣話,有人埋怨為什麼不操練兵馬重回以往的威名;
許多身無分文,又走投無路的閒民就會以切腹自盡的形式去謀取士大夫的錢財。
他們只要說對士大夫說:“我們的國家如今已經走到搖擺不定的局勢,一直都聽命於其他的國家,我不知道,我到底是晉國人還是楚國人!既然生在人世不能為鄭國做主,還請借貴地只求一死。”
一般計程車大夫家庭會看在忠義的情況下給予錢財讓他們不要輕生,或者招攬為門客。
所以故意求死並不是為了真的死,侍臣現在就是這個想法。
“您竟然這麼說,寡人又怎麼能夠拒絕您的請求呢?
左右兵士,拖下去,將他的眼睛掛在城門上方,好讓這樣的忠義之士時刻的能夠看守我國啊。”
兩個兵士一邊拉著一隻衣袖將這位“義士”拖走。
“君上不要啊!我還想為鄭國多做實事呢!”
“拉下去立即處死!”
場面有些血腥氣,鄭伯不願看到,招呼御者回去王宮,不要在城門沾染上血腥的味道。
走進宮寢,鄭伯才想到該如何安置那副“王孫舞樂圖”,那就是將此畫放置在偏寢,一般來說沒有人會來往,也算是安置了天子賜予的禮物。
鄭伯命人將畫掛在不起眼的角落,在洛邑時就有工匠為畫作了邊框,將這幅帛布畫裱上,所以掛起來也很方便。
王宮的大殿上,回國的鄭伯讓女樂盡情歌舞,案桌前擺放了大臣上報的竹簡和精緻的果脯點心。
雖然貪圖享樂,可是鄭伯對於周禮也是十分看重,在他眼裡不合周禮就是不合規矩,就是不從他的號令。
他的兒子就是因為喜歡穿戴鷸鳥的羽毛所作的冠而被他厭惡,在生氣時並叫殺手暗中將他殺害。
詩中都有記載“彼其之子,不稱其服”,對於敗壞名聲的人,鄭伯向來都不會心慈手軟。
除非他是晉國和楚國的卿大夫。
欺軟怕硬是人生常態。
鄭伯心中也有愁悶,正是因為無暇顧衡他才不斷向兩國結盟或者背棄。
如果鄭國真的強大就好了。
只可惜這裡是戰爭的必要之地,晉國和楚國都在虎視眈眈的看著,如果不像一根牆頭草一樣,鄭國又怎麼能夠活到今天呢?
“只可惜我的臣民都不理解我啊!”
鄭伯只能靠著這些女樂來麻痺自己,試圖讓心裡能夠好受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