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祭祀(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幾天,是王室比較重要的日子,祭祀神明。
自西周來就一直留有這個傳統,天子需要起到帶頭作用,在祭祀神明上不能有半點馬虎。
對於祭祀天地又有巡狩祭天、封禪祭天、明堂祭天和郊祀天神四種形式。
巡狩祭天,也就是將打獵而來的獵物祭祀天地,以求神明的庇佑。
按照周禮,天子和諸侯在沒有戰爭內亂和兇喪時,一年有三次田獵,第一次是為了祭祀的貢品,第二次是為了宴請賓客,第三次是為了改善君主的伙食。
封禪祭天的儀式早已作廢,王室沒有了威名,從東遷之後就沒有去泰山封禪祭天了。
這次是明堂祭天,於成周明堂舉行祭天儀式,王子王孫們都要從各地的食邑返回洛邑。
明堂建於成周的城南,意喻是“佈政之宮,在國之陽”。
此時的明堂不同於九年前,血跡早就清洗乾淨,路面甚至都重新鋪了一遍。
明堂和九年前的佈置都相差無幾,正中心卻是安置了一個大鼎。
大鼎呈圓形,鼎口有一對很大的立耳,鼎口沿下有曲紋,鼎腹有著許多變形的獸紋,獸紋到了側面時彼此相連,無論是在那個角度看都是完整的獸紋,有三足撐立,腹內刻有許多銘文。
這個大鼎重約千斤,高有六尺。
這裡說的一斤約現在的250克,一尺大概0.17米,重量在500斤左右,有1米那麼高,換算過大概差不多,司母戊鼎都有800公斤,考慮東周衰敗,所以按照大克鼎的規模來了)
祭祀用品也是有規矩的,在禮制上,祭天用三足鼎,祀地用四足鼎。三足鼎為圓,為陽鼎;四足鼎為方,為陰鼎。
像泰山封禪需要用到的就是四足鼎,而明堂祭天用的是三足鼎。
鼎下也不一般,用五色的泥土堆成了一個小土坡,鼎就立在這土坡上。
這些泥土可不是隨意取來只是為了好看。
東邊選用臨近東海的青土,西邊選用河東之地的白土,北邊選用關東之地的黑土,南邊選用長江以南的紅土,中間則是洛邑人腳下的黃土。
五色土叫做天子之社,是周天子為了感謝天神的恩賜,祭祀使用的地方,這樣的祭臺在周平王時就已經搭建好,也是天子享有天下的象徵。
昱的天子大父站在遠處,嘴裡念著祭祀的詞,大概就是什麼“受命於天,之乎者也”之類的東西。
他很少見這位天子,基本上兩三個月都沒有見過一面,不只是以為身份,更是因為天子的身體需要修養。
在他附近有著他的一些親兄弟和宗親,站立在左側,需要跟著天子的祭詞來行禮。
昱在這群隊伍的後方,因為前面是王子輩分,身份和地位要比王孫高,要在前面聽從宗伯的教誨。而王孫一輩的則是年紀大一些的在前面,像昱和他的兄弟瑜、季就都在後面,因為身高的緣故,前面的宗伯和負責輔佐祭祀的官員也看不到。
姬季的名就是“季”,不過在他母親在世時常常叫他的小名季子,所以一般年紀的王孫和長輩們都叫他季子。
季是個不安分的主,雖然年紀比昱大,好玩心卻是隨著年紀越發變重,前天掏了鳥窩之後把鳥蛋全拿走,然後讓他的侍者把蛇蛋放了上去,也不知道那隻鳥之後怎麼樣了。
“兄長,你借了三兩碎金已經有一個月了,準備什麼時候還給我啊?”季悄默默的問瑜。
瑜左右打量有沒有看到他們在說小話,他可不敢讓這些人知道,不然又要被訓斥。
在確定沒有人看他們之後,才低聲和季開始交談。
“這個...不要著急嘛,我們認識多久了?哪次我沒有還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