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您那樣拿著筆籤沾墨書寫難道不累嗎?”

昱看著閱每天都要記錄下他的言行,覺得這樣書寫實在太繁瑣了,忍不住問道。

“當然會比較麻煩,不過歷來人都是這樣,也就習慣了。”

“您書寫時用筆尖沾墨,墨一會就幹了,還要重新沾取,這樣太耽誤時間了啊。”

“那您有什麼辦法呢?”

“如果用動物的毛髮做成筆頭,用竹管固定住,這樣的筆輕盈而且不用費力,毛髮還能夠吸取更多的墨汁,這樣書寫不是更加的便捷嗎?”

“您這可是一個好想法,請讓我找來百工為您請試。”

根據《周禮》的記載,百姓大致可以從事九種職業,分別是:三農、園圃、虞衡、藪牧、百工、商賈、嬪婦、臣妾、閒民。

東周還是農耕,所以農人在這個時候地位是很高的,而百工就是各個行業工匠的總稱。

因為王城不便於那些百工之人進入,於是昱就跟著閱一起走出了王城,前往成周,這也是昱第一次走出王城。

王城是洛邑的城西,王公貴族所住的地方,按照這時的等級制度,百工當然不能進入。

成周有很多來往的遊子,有很多還有一些商販借道過路,因為這裡是洛邑,天下的正中心,加上便於經濟貿易,所以有商賈常來走動,也會有不少的能人異士。

閱找來的人是“鬲”,名字的意思是燒火做飯的工具。從西周開始就有了這樣的東西,外觀像是一個三足小鼎,人們往裡面放入粟米將他煮熟就成了飯,當然也可以做成粥不過像他們這樣的工匠大多都是做成饘粥濃粥),底層的百姓幾乎每天都吃那樣的粥來填飽肚子。

鬲帶著他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兄弟畢恭畢敬的佇立在離他們三尺多的地方,因為他們都知道,貴族們是不喜歡他們工匠的臭味的。

鬲會削竹子,會做車輪,是一個看著四十多歲的男人,他黑白相間的頭髮翹起來,臉上也有很多傷口和皺紋。年輕的時候他當過輿人,當過輪人,也去幫助地主家裡蓋房子,是這些人裡最有能力的工匠,也是他們的“老大”。

閱要求他們按照昱的想法,拿細竹和動物的毛髮製作一件物品。昱還將他所說的“毛筆”用石墨炭)在布帛上把樣子大概畫了出來。閱並沒有與這個工匠說他們的真實身份,用的是一個褚師的小兒子和他的夫子這樣簡單的身份。

到這就不得不說東周的官位了,中原各國大致相同,只不過晉國最近設立了三軍,楚國和中原文化不同官職也不同,像楚國的上卿就稱之為“令尹”。

三公之一的太保已經沒有後代,召公一脈分封到了燕國,周公長子伯禽分封到了魯國,留下來的成了周公一脈。周公和“伯”輔佐天子,伯就是諸侯之長,也就是現在諸侯各國都搶著當的“霸主”,因為伯和霸在東周時讀音相似,所以稱之為“霸主”。另外天子對於同宗的“伯”的稱呼為“伯父”,對於異姓的“伯”稱呼為“伯舅”。

朝中掌管大權主要事物為六卿,上卿太宰為首,處理內政和統領百官。司馬掌管軍事、司徒掌管公田和勞役、司空掌管工程和土地、司寇掌管刑罰、宗伯掌管祭祀。另外還有像太史和庶常這些近臣需要常年待在天子身邊,王室內務也有虎賁、綴衣等官員。

而褚師是負責管理市場,官職不大不小。

在經過交涉之後,閱給予了工匠鬲一把銅幣作為定金。

東周的銅幣是正圓中空的,上有安臧、東周等文字,這樣的錢幣容易攜帶,用繩子一穿就能放在身上。

銅幣對他們平民來說可是好東西,這個東西又保值又值錢,比他們用來交換的麻布好用多了,主要還是上等人認同這個金屬的貨幣,有時去和商賈交易還能換來不少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