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豐當天就用乾的木料砍了一些木片,然後做了一些木盒子,把綠豆均勻的鋪上一層,稍微撒上了一點水。

這辦法是經過南卿在旁邊提點,還有南禮商議考慮出來的實驗辦法。

畢竟這綠豆只是放在了水邊形成的豆芽,並不是說浸泡在水裡,所以他們以噴灑水的方式替代。

兩個人制作的過程中,南卿眼睛轉了轉,抓來了一把黃豆,天真的問南豐:“爹爹,爹爹,這個能長芽芽嗎?”

南豐被問的一楞,但是緊接狂喜:“還是我閨女機靈。”

南禮也跟著誇:“對對,對對,還是我孫女聰明。”

南卿被誇的面色都有些發紅。

黃豆也灑了一盆進去。

每天灑水一次,後來覺得不太夠,就變成一週兩次。

然後南豐發現被太陽照道的那些,發芽很是困難,就全部移到陰涼處。

大概3天就能看到芽芽冒了一個小頭。

6天后,基本就可以收割了。

大家都沒想到這麼簡單,而黃豆也發芽了,這種黃色的芽芽和綠色的不一樣。

張珍又抄了一次試試看。

發現這種明顯的口感更好,綠豆芽比較合適年輕人的喜好,黃豆芽比較適合老年人的喜好。

如果黃豆芽泡的太久,牙太長,他們發現就不好吃,只出一點頭頭就會好吃很多。

一家人把第一批收割的並不多,自己吃掉了。

然後大家就摩拳擦掌的準備第二次的發芽和售賣。

這次足足做了十幾個大盒子,綠豆芽和黃豆芽各一半。

黃豆芽又做了一些長芽的和短芽的。

這次南豐實驗把炕燒了起來,保持到一定的溫度上,就發現,發芽的速度,果真是大大的縮短了不少。

只要四天,就可以收割了。

次日,清晨很早,大家就起來忙活收割,然後在一大早就由南豐挑著擔子去鎮上去販賣。

大家暫時的定價是3文錢一斤,這價錢,不貴也不便宜。

針對的目標客戶就又是那些家境比較豐實的客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