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楊後場持球一條龍運到左側45度角,這是他最喜歡的單打位置。

格里芬頂上防守,短短的前肢配上壯碩的身體像極了霸王龍。

馴龍高手麥克楊先手拖曳步大幅度變向殺進中距離,欺負格里芬手短暫時伸不出來,麥克楊領先半個身位直接選擇急停跳投。

裁判看不清格里芬是在出手前還是出手後撞倒的麥克楊,反正他吹哨了。

看了遍回放,裁判認定持球人出手有效,判了個2+1。

麥克楊笑看格里芬喋喋不休的和裁判自證清白,最終在裁判的警告下才不甘心的走到罰球站位區。

“現在年輕的中鋒罰球都挺穩的。”

巴克利想到前幾年的恩比德和唐斯,再結合眼前的麥克楊,現在高順位的5號位球員完全沒有以前中鋒罰球爛的缺點。

下半場武器下場戈登頂替上陣,這個陣容名義上的中鋒是麥克楊,但是基德為了讓麥克楊自由的砍分,沒有要求他一定要鎖死在內線。

於是場上出現了奇妙的一幕,麥克楊,艾薩克,戈登,羅斯組成了四鋒線陣容,魔術版本的小球體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格蘭特支配第一次出球的選擇,魔術的四大鋒線蓄勢待發,隨時準備接球完成一次衝陣。

這次他傳給了戈登,麥克楊和艾薩克站在左右側翼,往前邁一步可以做底線隊友的無球擋拆,往後挪一步則能策應到戈登的持球突破。

方臉登突破的衝擊力雖然只是堪堪夠用,但他面對的都是後衛球員的錯位防守,活塞場上的大小鋒線全都集中在麥克楊和艾薩克身上,活塞要面對的不僅是一個衝起來的戈登,還有兩側引而待發的大型鋒線二人組,甚至在一側底線

還有個隨時準備抄底線溜到籃下的羅斯。

戈登往艾薩克同側方向衝擊,艾薩克同步撤出三分線外,格里芬不在乎艾薩克的三分威脅,身形向戈登的方向回攏,戈登面對格里芬和籃下莊神的雙重包夾,沒有一意孤行的強起上藍,轉而選擇了最簡單的出球路線,讓艾薩克接球。

格里芬的判斷是對的,艾薩克果然沒有出手投三分,他火速的把球轉移到弧頂,籃球再由格蘭特傳遞給背身要球的麥克楊。

麥克楊背對斯坦利·約翰遜沉腰後仰,用肩部來回試探,感受著對手的力量分佈。

回腰,收球,雖然上肢貼的比較緊密但是麥克楊感受到自己與約翰遜下盤之間存在一道間隙。

持球手迅速下沉往後撥球,麥克楊利用這道縫隙的空間完成了一次由背後發起的胯下運球。

右手從背後把籃球撥過胯下,約翰遜倏然聽見籃球擊地聲從左邊響起,身體重心下意識的向左傾斜以應對麥克楊從左側轉身的可能。但麥克楊恰恰利用了對手的第一直覺,球從胯下彈出時左手抓穩籃球朝著右側底線方向轉體。

完美的利用聲東擊西進行了一波心理博弈,麥克楊讓約翰遜的防守與自己的進攻方向南轅北轍,右轉身後靈性地尋覓到了一處完美的出手空間,然後用得分殺死這一球的懸念。

“麥克楊總是有著隨時結束進攻回合的能力。”<c絕對也做過,但是麥迪是六英尺八英寸的身高,標準的小前鋒身材,而麥克楊,七英尺?絕對是有的,他動作間的飄逸感居然和tc如出一轍的合拍!”

“有高度,有獨一檔的身體協調性,本身還有朝著進攻萬花筒進化的趨向。”

“麥克楊有成為歷史獨一檔的終結手的可能嗎?”

肯尼史密斯已經給麥克楊的職業生涯標明瞭終點。

喜歡nba之絕不手軟請大家收藏:()nba之絕不手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