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興城外,某處莊園之中。

有二人在庭院坐著。

其中一人,鬚髮皆白,年紀頗為老邁,但說起話來,倒是中氣十足。

然而此刻,老者的臉色並不好看,甚至是有些憤怒,語氣急切的說道:

“這楊處道,他到底想幹什麼,他是想要葬送大隋嗎?他這是將大隋推向絕路!”

在他身邊,一男子低聲道:

“舅父莫要著急,保重身體要緊!”

話雖如此,可老者依舊一副咬牙切齒的架勢,他繼續罵罵咧咧道:

“那可是洛陽城啊!是我大隋陪都,其中有我大隋數十萬子民,他竟然如此妄為,想用此法破敵,難道他就不怕天譴嗎?

等到訊息傳揚出去,天下百姓會作何想法,本就蠢蠢欲動的各方勢力,又該如何反應?”

男子聞言,也是緩緩點頭道:

“舅父說的沒錯,此舉不過是飲鴆止渴罷了,別說此番沒有解決雄霸天,哪怕真的將雄霸天殺了,也難以平息天下悠悠眾口。

大隋雖然執掌天下,但百姓才是天下之基,若是百姓不服,天下如何能定?”

聽到這話,老者繼續開口問道:

“那靖兒你說,如今大隋還有救嗎?”

當聽到這個問題,男子卻搖了搖頭,答道:

“此事外甥也無法預料,凡事自有天數,若是陛下能夠與民修養生息,讓天下人安穩太平,以大隋當今國力,總不至於傾覆。

可如今看來,朝廷大軍在洛陽戰報敗,損兵折將,只能退守潼關。南陽、北平兩路大軍,已經逼近關中,朝廷已經累如危卵。

再加上火燒洛陽之事,不管朝廷再怎麼藉口,有些事都無法避免。早已蠢蠢欲動的各方勢力,怕是不會再作壁上觀。

大隋這場亂世,多半已經無法避免。”

聽到這裡,老者悵然點了點頭,神色間透出幾分無奈,不由得回想起當初一戰。

在南陽關外,朝廷大軍士氣正盛,本該一往無前,徹底將叛亂鎮壓。若是那一戰勝利了,或許就不會有當今亂局了。

可是,正因為雄霸天主導龍門陣,南陽以少勝多,才讓朝廷大軍潰敗。

顯然,這老者正是退休回家的韓擒虎,至於身旁男子,則是韓擒虎的外甥李靖。

很快,韓擒虎低下頭,繼續說道:

“靖兒,你說的沒錯,有些事已經無法避免了。

要是當初在南陽關外,老夫能夠穩重些,不要著急冒進,結果會不會不一樣?”

面對韓擒虎的疑問,李靖卻顯得很肯定,他神色篤定,望向韓擒虎道:

“舅父此言差矣,就算當初那一戰,舅父能夠大獲全勝,大隋恐怕還是要陷入如今窘境。

陛下不惜民力,好大喜功,就算如今南陽關、北平府不反,等到天下百姓難以承受,他們終有一日要揭竿而起。

大隋失了民心,如何能夠穩固天下?”

其實李靖也有些疑惑,當初韓擒虎出兵之前,他便算過一卦,這一戰應當是有驚無險。

但最終的結局,卻恰恰相反。

雖然韓擒虎沒出事,可戰果卻是南陽關大獲全勝,使得朝廷被迫招安。

至於後面的事情,李靖就更捉摸不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