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就這麼定下了。

只是,讓李贄和紅七都沒有想到的是,在得知紅七將留下不離開的訊息後,連行李都收拾好的長孫瑞英、李彤、紅家人最終也決定留下來。

長孫瑞英說:“皇後都不走,那我身為太後自然就更不能走了。”

如果說在以前,長孫瑞英對紅七的種種好不過是利害關系所致,不得不為的話。

那這一次,她卻是心甘情願留下來的。

以前,雖然說嫁入了李家十多年,但長孫瑞英卻一直很沒有安全感。但無奈孃家的人卻更不靠譜,李贄、李墨至少能庇護她,只要她不犯他們的忌諱。所以,她只能緊緊抓住李家這塊浮木,討好李贄、討好李墨,討好他們重視的人,以便在這個家生存下去。

不管在外面她這個鎮北王妃有多風光,但在鎮北王府,長孫瑞英從來不敢太把自己當回事兒。即使生了李彤,長孫瑞英的底氣稍稍有了些,但也不曾足過。

但大明建立,當上太後,卻讓長孫瑞英的心態有了轉變。

當初,李贄的意思本來是要追封李贄的生母為太後,將長孫瑞英立為太妃的。

這件事他事先同長孫瑞英打過招呼,長孫瑞英也爽快地同意了,並沒有多少不甘。她這個人沒有多聰明、多優秀,但至少有一點,她識時務。

她從來就知道自己的地位,也知道僅鎮北王妃這個位置就已經來得很僥幸了。

當初如果不是李贄要常年駐紮在鎮北,李墨的年紀又太小,鎮北王府需要一個身份相當的女主人來照顧李墨、打理鎮北王府在京都的一切的話,李贄是絕對不會讓她坐上鎮北王妃這個位置的。事先同她說得也很清楚,她只是他娶來起這個作用的,不管外面的人怎麼看,她,並不是王府的女主人、李墨的母親。

這麼多年以來,李墨也並不曾喚過她一聲母親。

她的地位,其實比那些富貴人家的乳母高不了多少,不過是面子好看罷了。

這一回,大明建立,李墨已經成年,也有了自己的皇後,不再需要她了,那她自然就不可能再佔著屬於李墨母親的位置不放了。

長孫瑞英有這個覺悟。

李贄也對她的識相很滿意。

他是一個對男女之情並不太看重的人,就是對李墨的母親,也不過因為是原配,比其他女人多了幾分不同。

他一生幾乎全部的感情都放在了李墨的身上,他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李墨。任何人,都不能擋這個道。

不過長孫瑞英畢竟同他夫妻這麼多年,李贄也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絕。如今長孫瑞英能如此,自然對誰都好。

李贄、長孫瑞英同意,其他的人,自然是更沒有說話的餘地了。

就是李彤,也只能暗地裡替母親委屈,但從小在母親的影響下,她對父親、兄長都有一種天生的敬畏,自個兒後來又同向炎弄出那樣的事來,更是無顏面對,也只能在心裡嘀咕幾句罷了。

上上下下,一片和諧。

然而,讓李贄、長孫瑞英和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最後提出反對意見的人,不是別人,而是李墨。

李墨決定同時在追封母親的同時,也立長孫瑞英為太後。

對此,他並沒有做出什麼解釋,只是寫下了詔書。

於是,長孫瑞英成了大明王朝尊貴的太後娘娘。

聽到這個訊息之後,長孫瑞英哭了,不僅哭,還是大哭。就算當初李彤出了那樣的事,就算李彤出嫁的時候,就算李彤差點難産的時候,長孫瑞英都不曾哭得這麼厲害過,哭了不知道多久才停下來。

而之後,從父親、母親過世之後,一直壓在心裡頭的那顆石頭,再也不見了。

她笑得前所未有的輕松。

也許,李墨這一輩子都只會喊她“太後”,就像以前叫她“王妃”一樣,不會喊她母親,但這樣就夠了。

他願意將她並列於他母親的位置,死後讓她同葬在父母之旁。

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呢?

他也許一輩子不會成為她的兒子,但卻是她這一輩子,對她最好的、最為她著想的人。這就夠了。這十多年,值了。

以後,她不需要擔心了。

也再沒有人可以讓她擔心了。

因為她的身後,是這個王朝的帝王。

長孫瑞英前所未有的踏實。

然而,如今這個她一生中對她最好的人,卻被人所害、下落不明。長孫瑞英不相信他會出事,這個她看著長大的孩子比這世間所有的人都要聰慧、厲害,就是神明之子,也不過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