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衛軍是晚上行動的,並沒有驚動太多人。

紅家人被悄悄地帶入了皇宮,具體在哪裡,就是蕭正也探不出來。

京城的百姓們一時還沒有發現紅府的異常,不過,像蕭正這樣正好適逢其會的,那些和紅家同一個巷子的朝臣們,卻是怎麼也瞞不過的。

所以,盡管紅家眾下人被下了死命令禁口,紅家人被帶走的訊息還是很快在朝臣之間傳了開來。

然後,整個朝廷因為這件事情簡直都快炸鍋了。

現在這個紅家可不是以前那個紅家,不說紅家本身的爵位、官位,光蕭正等一眾同紅家交好的,曾在鎮北城受過紅家關照之恩的,曾在兵院就學的各家子弟和將領們,就形成了一張錯綜複雜的關系大網,包含了朝中眾多的文武大臣。

當然,這些關系固然不弱,也不至於造成如此地震般的反應。

大興世家多了去了,剛剛起來的紅家還不至於有這個分量。

造成這個反應不是因為紅家本身,而是因為紅家有兩門極為強大的,讓人們不能不顧忌的姻親。

一個是擁有強大戰力的蠻族。

紅家的紅九,禦封的榮華公主,可是蠻族的王子妃。據說蠻王最近身體不適,有意提前退位。此事若是成真,那紅九可就是蠻族的王後了!雖然蠻族王後的地位比起大興皇後來說,並沒有那麼崇高。

但誰也摸不準,本來就好戰的蠻族會不會幹脆以這個作為藉口,直接對大興開戰了。

剛剛才安定下來的大興,可經不起再折騰了。

尤其,之前大興抵抗蠻族的主力還正是紅家的第二門姻親——鎮北王府。在眾朝臣們看來,新皇這般作為簡直是摸老虎屁股的行為!

如果鎮北王府因為此事,不再抵抗蠻族,反而和蠻族聯合起來,一同打進來,那大興,只怕立馬就完蛋。

就、就算新皇真的對勢大的鎮北王府不滿,也不該用這種昏招啊?

要動紅府,也該是先站穩腳跟,再設法或是除了或是架空了鎮北王府這個心腹之患,然後再用別的貴女和蠻族新王聯姻,除了紅九,到時候,紅家不就是砧板上的一塊肉了嗎?皇帝愛咋整就咋整,就算有為紅家說情的,也翻不起來什麼浪。

可現在,心腹之患未去,瞎對著紅家這種面板之癬亂開刀作什麼?敲山震虎也不是這麼震的,打草驚蛇的效果倒是槓槓的。

只怕鎮北王府得到這個訊息後,直接就率兵殺來了!

眾朝臣們不論是出於和紅家交好的心思,懼怕鎮北王府和蠻族又起戰亂的心思,還是為了新皇、大興好的心思,都紛紛勸誡新皇,不要如此魯莽,趕緊放了紅家,有苦口婆心的,也有撞柱子的……簡直什麼招都使盡了。

但新皇酈世常就一個態度——不予理會。

眾臣越是如此,酈世常的決心越是堅決。

不除鎮北王府,他這個皇帝還算什麼皇帝?

眾臣對鎮北王府、對李墨越是敬畏、忌憚,酈世常就越容不得鎮北王府。眾臣說得好聽,等站穩了腳跟再同鎮北王府計較,可酈世常擔心的卻是,依現在鎮北王府和李墨的聲勢,他還有站穩腳跟的那一天嗎?

李墨來京都的架勢哪裡有任何作為臣子的樣子?

況且,向炎說的話極有道理。鎮北王府看上去聲勢浩大,根本就難以對付,但其實,弱點也極為明顯。要除鎮北王府,關鍵就在李墨身上。而要除李墨,關鍵就在紅七的身上。只要握住了紅七,要除李墨就不是不可能的事。而要控制紅七,關鍵就在紅家。

說到這裡,酈世常就不得不萬分慶幸,還好當初極力邀請紅家一起遷到了新都。那時,紅家在鎮北城過得不錯,第一兵院也在鎮北城,紅七隨軍在外,遷居這種重大的事情沒有和紅七商量,紅二老爺心裡總有些沒譜,因此意願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