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舉行的首先是軍中的大慶和獎賞。

一場戰役的勝利,從來都不只是主帥和將領們的功勞,而是上上下下一起共同合力的結果。

士兵們沙場浴血、奮力殺敵是為了什麼?

保家衛國,很多人理所當然會這麼說,但若是沒有飯吃、不能養家餬口,誰會給你當兵?空大的理想是經不起殘酷的現實的。

不論是什麼樣的軍隊,狠辣也好、勇猛也罷、或者狡猾、或者穩如山、或者柔韌如水……無論有著什麼樣獨特的氣質,有一點,他們卻是共同的,那就是贏了,就要屬於他們的榮耀和獎賞。

慶功,是對他們浴血奮鬥、英勇作戰的認可。

獎賞,是他們能夠昂首挺胸地回家,面對父老鄉親、妻兒的資本。就算一朝馬革裹屍,也不愁妻兒沒有飯吃、沒有衣穿。辛辛苦苦的賣命,為的不就是如此嗎?

所以,登記軍功、分戰利品、慶功宴是大勝之後,軍中最為頭等的大事兒。

而在軍中的大慶之後,也沒有輪到鎮北王府,還有全城的慶典活動。大軍勝利了,當然要把他們的榮耀和喜悅同全城父老鄉親們分享。

軍隊需要人們對他們的肯定和支援。

百姓們也樂見這樣的喜事,熱鬧的場面能夠沖淡戰爭帶給人們的不安,用榮譽來戰勝對死亡的恐懼。

所以,大勝之後,一般都會安排這樣軍民互動的慶典活動,振奮人心。

這一天,正是大軍歸來的日子,整個鎮北城都沸騰了。

大街上被人給擠得滿滿的,到處都是人頭。不論男女老少,都走出了家門,熱烈歡迎英雄們的歸來。

李墨在夜裡悄悄出城,然後白日裡和軍隊一起回歸,畢竟不論作為軍隊的統帥,還是此次戰役決勝的關鍵人物,責無旁貸,他必須出場。

雖說正式官方組織的歡迎儀式是從城門口開始的,但對勇士們有著瘋狂的尊崇的鎮北城百姓們,從來都不缺少熱情,許多性急的年輕人甚至等不及大軍的到來,呼朋結伴,成群結隊地出城十裡,迎接勇士們的回歸。

郊外的百姓們也聚集在大軍會經過的官道兩旁,翹首以待。

當黑壓壓的大軍出現在眾人的視線裡時,頓時,歡聲如雷。

大軍就一路在眾人的歡呼聲中,緩緩地朝城內而去,主帥、將軍們在前,騎兵隨後,步兵最後,佇列嚴整,旗幟鮮明。

好一支威武雄壯之師!

縱然兩邊百姓們歡聲如雷,他們也是目不斜視,顯示出了極為嚴明的軍紀。

到了城門口處,設了香案,由城守大人親自帶隊,官員們分列在後,在城門口迎接。城守大人致辭,頌揚戰績,並對在戰中逝去的軍士們表達哀悼,焚香禱告上天。再親自引馬,迎大軍入城。

而待得進了城之後,真正的熱鬧才開始。

歡呼聲更隆,尖叫聲更響,氣氛那是一浪比一浪高,人們滿溢的熱情快把整個鎮北城都燃燒起來了。

少女們爭相把花環獻給歸來的勇士。

少婦們則貼心地送水。

青樓的姑娘們,扭動著風騷的腰,晃動著白晃晃的大胸脯,尖叫著“兵哥哥,妹妹我們等你,一會兒不見不散”。

老少爺們沒有姑娘們那般奔放,不過,家家戶戶披紅掛彩,鳴放鞭炮,在大軍經過門前的時候,鼓掌致意。

整個大軍會繞鎮北城一週,讓人們瞻仰大軍的風采。

而通常這樣之後的幾日,就是招兵的高峰期了。那些腦中、心中滿是榮耀風光的熱血小夥子們就代替了死去計程車兵們,補充進鎮北軍,成為了鎮北軍的新鮮血液。

遊行結束之後,整個鎮北軍的慶祝活動這才算是謝幕。

這時,就輪到了鎮北王府的慶功宴。

當然,鎮北王府不可能容納鎮北軍數十萬的大軍,所以,來鎮北王府的慶功宴的,都是一些高階的將領,或者一些雖然現在品級還不高,但在這次戰爭中立下了極大功勳的中低階年輕將領。

而自從聽說了會有這樣的活動後,紅八就有些坐不住了,天天在那裡嘀嘀咕咕地念叨著,坐在凳子上也不得安生。

尤其,當她從來玩的秋若水的口中聽說了這一天,秋若水她們這些鎮北城的閨秀們,也會親自到街上去,看大軍歸來的英姿時,紅八就更是心裡直癢癢。

秋若水其實同她們說這事兒,也就是來邀請紅三她們那一天一起去玩的,酒樓都訂好了,是二樓,可以看得十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