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來了都來了(第2/2頁)
章節報錯
霍夫人如今跟三太太的私交很是不錯,就笑問:“你們難道也是避難的?”
三太太無奈地嘆了口氣,二太太雖然沒有嘆氣,也是一臉地鬱悶,上官夫人就取笑道:“你不知道啊,現在他們家的門檻快給媒人踏破了。”
就在前些日子,二太太的長子紅俊才同侍郎府寧家的寧彩若定了親,這門親事還是侍郎府提出來的。
寧夫人為了寧彩若的婚事幾乎愁白了頭,因為週三公子那事的耽擱,寧彩若的年紀就不小了,卻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
上次參選,幾個皇子倒也對她有意。
雖然寧家家底比較單薄,不是大族,但寧侍郎和皇帝有一份過命的交情,情誼不同尋常,是一個不錯的助力。但比起蔣麗華她們這些貴女來說,寧彩若肯定要弱上不少,因此,都只想收寧彩若做個庶妃,連個側妃也當不上。
寧侍郎夫婦因為愛惜寧彩若才不肯輕易將她許人,哪裡會肯讓她去做個沒有什麼地位的庶妃。就求了皇帝的恩典,把寧彩若從名單裡摘了出來。
後來也是機緣巧合,一次寧彩若外出的時候碰到了些麻煩,正好紅俊才路過看到了是寧家的馬車。兩家關系一向交好,自然不會坐視不理,就上去給寧彩若解決了麻煩,並護送了寧彩若回家。
寧夫人心中感謝,就注意到了紅俊才。
越看越覺著這年輕人為人穩重,品性好,長得也是不錯的,經過了週三公子一事之後,寧夫人對那些太過出眾的青年才俊也有些犯怵了=,再加上寧彩若的這個年齡再也經不起拖了,就同寧侍郎提了提紅俊才。
寧侍郎聽夫人說起,找機會試探了一下紅俊才的才學,資質的確不是很好,但基礎還算踏實,只要肯花時間,中個舉人應該問題不大,但進士就懸了,除非也同四老爺一樣,走了運,不然機會渺茫。這樣的男子最多隻能算是中上,配自個兒出色的女兒,寧侍郎還是覺著差得太遠,並不太贊同。
但寧夫人又給寧侍郎分析了嫁給紅俊才的種種好處。
兩家住得近,能夠照應得到,紅家的老爺太太們性格都不錯,二太太是個講理的,不是個刻薄人,大太太不是個事兒,三太太同二太太的關系也不錯,家風很好,沒有什麼糟心的事兒。而且寧彩若也對紅家也熟悉,同小姑們的關系也都不錯,適應起來不會很困難,而且寧彩若還和對紅家有很大影響的紅七也有交情,這也是個可靠的後臺。
越想,寧夫人越覺著這事兒好處多。
寧大老爺及大夫人聽了之後,也表示贊成,他們的兩個兒子,現在同紅家兄弟一起在白鹿書院,關系很好,而且,他們兩家都出自清河縣,是老鄉,同在京都闖蕩,也是一種緣分。
給這許多人一說,寧侍郎慢慢也就沒有那麼排斥了。
最重要的是寧夫人問了寧彩若對紅俊才的印象,看她的樣子,倒是並不怎麼排斥。於是,寧侍郎也就鬆口了。
寧夫人就同二太太提了這事兒,二太太也正在為幾個兒子留心合適的物件,寧彩若她也不是沒有考慮過,對她的印象很好,只是她有自知之明,幾個兒子的人才,還真配不上人家姑娘,而家世,紅家也是比不上侍郎府的,二太太不想因為這事兒反而壞了兩家的情誼,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但如今寧家自個兒願意低就,二太太自然是喜之不盡了,寧家的背景倒在其次,主要是寧彩若的品貌才華,真正是難得的。自家兒子能娶這樣的姑娘,簡直是祖上燒了高香了。同紅俊才一說,紅俊才歡喜得都傻了。那麼好的姑娘竟然要嫁給自己,還有什麼不願意的。
紅家十分鄭重地請了霍夫人做這個媒人,聘禮什麼的都十分講究、分量十足,態度也十分誠懇,很尊重寧家的意見。
這件婚事談得十分愉快,寧侍郎心裡最後的一些不滿意也被紅家的誠意給打消了,誠如夫人所說,女人比起嫁給出色的男人,還不如嫁給一個好人家。
尤其,前些日子寧彩若的好友吳群群同才子常世寧成親不過才半月,常世寧的寡母竟然要給他娶平妻。
物件是常世寧母親嫂子的女兒,常世寧的表妹。
據說,常家貧困,寡母為了將常世寧養大,日夜幫人縫補衣服,熬壞了眼睛,現在東西都看不大清楚了。常世寧來京都趕考之後,多虧了孃家嫂子及這個外甥女兒的照顧,兩家大人已經有了默契,就待常世寧考中了就說親。
後來大伯去信,說了吳群群的事兒,這樣的好親事,又是大伯做的媒,常母也有些心動,但也十分猶豫。後來常世寧的表妹知道了這事,那姑娘倒是很深明大義,表示不能為了她影響了常世寧的前程,自願居在吳群群之下。
常世寧的寡母心裡覺得十分對她不起,在吳群群入門後,就整出了平妻的事兒。雖然因為吳家的反對,那表妹也表示讓步之下,此事最終未能成,只納了那表妹為妾。
但吳群群如今在常家的日子並不好過。
想到這,寧侍郎更覺著還是紅家知根知底的好。當初吳家如果知道常母抱著這種心思,是絕對不會把吳群群嫁給常世寧的。但如今,後悔也晚了,女兒都是別人家的人了。
本來紅寧兩家定親是好事兒一件,但這個時機卻實在不太好。
那些拉攏寧侍郎無果的人,聽說了這件事之後,也不知最先是誰想的歪主意,竟然紛紛打起了曲線救國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