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前怕狼後怕虎(第1/3頁)
章節報錯
幾個太太眼巴巴地看著紅七。
雖然說紅家如今不缺錢,但誰嫌錢多的?而且,這一輩還好,紅家不過是四房。但下一輩,紅家兄弟可是足足有十來個,還在增加中,如果照這個樣子下去,再下下輩,二三十個估計都不在話下了。到時候攤子就大了。
子孫多雖然是福氣,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進益,那敗落也就是早晚的事兒。尤其紅家的男丁基本上都是資質平庸之輩,沒有什麼太過出色的。
所以,紅家的女人們基本上都不指著男人在仕途上能有多大的發展,能中個秀才、舉人,當點小官,好歹讓家裡沾個書香門第的名聲,能維持在“士”這個階層,也就夠了。
至於權勢,家中的女兒出色,嫁的好了,可以幫襯,讓人不敢欺到紅家。
不過,最根本的,還是要靠打理家中的産業,多些進項,才是維持家族不衰的基石。有錢,家裡的男丁有底氣,出嫁的女兒嫁妝豐厚,也容易嫁到好人家,被夫家看重。
剛來京城時,眼見著京城的物價如此之高,實在是讓幾個太太頗為擔心。
幸好紅七開了嫁衣鋪,生意很紅火,應付紅家目前這一家子是盡夠了,這樣下去,就是在京都,也能過得富裕,幾個太太總算是鬆了口氣。但為了子孫後代計,紅家的家底還是太薄了,相比那些世家豪門,簡直是螞蟻之於大象,塵土之於高山,實在是差得極遠。
老太太是個眼光遠大的人,對於紅家的未來期盼也很高,受著她的影響,就是眼皮子最淺的大太太,都不是那等只看眼前利益,不想以後的。
紅家不是要一時的過得去,而是要像那些大家族一樣,百年、數百年、甚至千年得綿延下去。
所以,幾個太太向外擴充套件的野心都是極大的,不會因為得了個嫁衣鋪,就就此滿足、收手了。
一個朝氣蓬勃、向上的家族,有野心那是好事,不然,不可能發展。
不過,紅七還是搖了搖頭,給她們澆了盆涼水。
“做就要做專,鋪子攤得太大,我們的人手、渠道都跟不上來。而且,做生意也要給別人留點生路,如果我們把成衣這一塊的生意佔的太大,樹的敵人太多,也不見得是好事。我們現在的背景太薄,敵人太多,這樣對我們沒有好處。”
發展是要發展,但也不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太迅猛了也未必是好事,還是得量力而為才好。
幾個太太聽了,一想,也知道紅七說的有道理。
就是隻嫁衣鋪一塊,都已經不知引得多少人眼紅了,暗中下絆子的也有,不過,到底有汝南王府做靠山,而且,這一塊,以前也沒有哪個繡莊專門做,都是帶著做的,紅家是第一家。這才沒有什麼太過的事情。
但成衣這一塊,對很多繡莊、衣坊都是大頭,到時,他們的生意都被搶了,還不得恨死紅家才怪。京都的每一樁生意後頭,可都是有著豪門世家的影子的。紅家自己應付不了,汝南王府的招牌也不能老打,壓力大了,那邊都不一定扛得住。
幾人認同了紅七的觀點,不過,還是覺得可惜就是。
紅七看她們的樣子,想了想,道:“不過,這事兒我們也不是完全不能做。”
幾個太太眼前一亮,緊緊得盯著紅七。
紅七道:“單做的話,以我們現在的實力,十分勉強。但如果能找到背景強大的後臺,一起合夥做,倒也是可以的。你們可以先去打聽打聽,目前京城裡做得最大最好的繡莊、衣坊背後的後臺都是哪兒,到時我們再合計合計,看哪家比較合適,接觸一下。他們有背景、人手、資金;我們有設計,這樣子雖然不能吃獨份兒,賺得可能沒有那麼多,但靠著大樹也好乘涼,是不?”
紅七這話一出,幾個太太俱是大喜,皆稱善。
不過,四太太又顧慮道:”如果要壓得住京都的一眾牛鬼蛇神,那對方的背景肯定要夠強才行,要不然鎮不住也沒有用。可是,如果背景太強了,他們又有繡娘等人手,到時候偷師了我們的設計,自己培養出了人,存了別的心思,要踢開我們單做怎麼辦?”
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的。
像現在,紅七嫁衣鋪的設計很多就被不少做成衣的給偷師了。畢竟,紅家主要是款式,雖然也有一批繡工精湛的繡娘,但比底蘊,還是拼不過其他那些做了多年的。他們繡莊、衣坊的繡娘很多都是世世代代培養下來的,手藝都是頂尖的。
如果再給她們時間,學得了紅七的設計精髓,自主開發,那紅家就徹底成了多餘的了。別人背景、人手、資金、設計,一樣也不缺,那還需要紅家做什麼?
四太太這麼一說,其他太太也是憂心忡忡。
尤其,這些日子,似乎還從錦衣坊等幾個京都赫赫有名的百年老字號裡,也都傳出了訊息,說要專門開一間嫁衣坊什麼的,也不知道是有人在瞎造謠起鬨什麼的,還是他們真有這個企圖,怎麼都讓人心裡有些不安。
既想吃大餅,又怕引來了豺狼虎豹。
這就是幾個太太現在的心理狀態,萬分糾結。
紅七微微笑,道:“怕刺就吃不了魚,瞻前顧後,什麼也做不成。他們想偷師,就讓他們偷好了。我倒要看看,是我和我培養出來的嫡系更強?還是他們偷師偷出來得更強?就算真被人趕上來了,再超過就好了。如果抱著啃老本的心態,不求進步,就是賺再多錢,又能輝煌個幾年?”
“如果連這點志氣都沒有,還說什麼百年千年?幹脆現在就躺在賺到的這些銀子上,醉生夢死算了!”
“我希望,我們紅家,不是經不起風雨的嬌花,而是迎著風而上的雄鷹!”
紅七極為平淡得說著這番話,幾個太太卻是身子不由得一振,眼裡的擔憂盡去,心中豪氣徒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