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課多,第二章肯定在寫,今天應該不會出來,各位安。)

年輕男子提氣上掠,帶著充沛氣機的一掌以一個極為刁鑽的角度擊打在葉如晦的小腹上,卻駭然現這一掌彷彿打在了棉花上,毫無建樹。

葉如晦趁勢後退,從身後抽出材質不算是如何出彩,甚至是算是粗製濫造的鐵劍。

握住鐵劍的葉如晦算是有了些劍俠的味道,但若是比之他曾遇見的那些個劍客,自然是不值得一提。

鐵劍不算是通靈,也就沒有書中所寫的那樣微微顫鳴,反而如一潭死水般,不為所動。

葉如晦提劍上撩,在空中劃出一個半圓,算不上如何充沛的劍意散出來。淡青色的劍罡雖不顯眼,但在對方和葉如晦自己眼中,都是清晰可見。

這一劍劍意雖說是脫胎於葉長亭和李青蓮這兩個絕世劍客,但劍招卻完完全全是葉如晦自己感悟出來的。雖說湯槐安曾直言不諱說葉如晦是個天才,但葉如晦從來不認為自己真的是天才,因此,這麼多天,除了參悟湯槐安的刀譜以外,其餘時間葉如晦也只是琢磨出來這一招劍意和劍勢都算不上是頂尖劍招。

或許是劍氣太過凌厲,這柄普通的鐵劍承載不了這股劍氣,劍身上已經有些許裂紋。年輕男子微微蹙眉,屈指彈了數次,都沒能找到這一劍的氣機節點,乾脆收回手掌,往後退了幾步,大袖招展,將這股劍氣攪碎,不過衣袖卻是被這股劍氣攪的破敗不堪。

有官身在身的年輕男子,雖說像是生長在陰暗面的老鼠,只能做些不能擺上檯面的事情,但一身武道修為確確實實是達到了三境頂峰,只差一腳,便可以跨進第四境。皇城守城人黃少白曾與這年輕男子交手,百招之後才堪堪勝了一招,便足以說明這年輕男子的實力,而且這男子還很年輕,仍有機會繼續攀登武道巔峰。

往常對敵,若是同境之戰,年輕男子大多使出六分力,便足以取得勝利,不過今日不同,他身前的這個年輕人,感覺氣息也就是尋常第三境,只是身上的劍意實在太過凌厲,猝不及防之下,讓年輕男子都吃了個暗虧。

藏在袖中的左手一掌捏碎了還殘留在袖中的殘留劍氣,雖說感覺到了微微刺痛,但沒能劃開他的肌膚。

年輕男子心中震驚不已,江湖與朝堂雖說就像兩條河各自流淌,但總有相交處,而他便是就像處於這兩條河相交處的引渡人。因此沒少和江湖上的高手的交手。

對於佔據江湖半壁江山的劍客,年輕男子更是交手不少,劍術精妙的劍客遇見過不少,但大多隻是招式精妙,劍氣未必凌厲。

剛才這一劍可算是異類,劍氣凌厲不說,也和世間普遍流傳的劍招不同,世間劍招使出來,大多是伴隨著一股氣勢不凡劍勢,力爭未交手之前,便以勢壓人,這便和世俗糾紛無二。只是這一劍出招之後,全沒有所謂的氣勢,反而是氣勢完全內斂,都放在了這招劍式身上,此刻劍招倒算不上精妙,但日後的不斷的磨礪,未必不能成為一招驚豔的劍式。

這一感覺便如同吃慣了山珍海味之後偶爾吃了兩筷子農家小菜的清新感。

沒有和當世劍道大家交過手的年輕男子此刻便已經以為,這應該就是所謂上乘劍道了。

不過若是這樣就讓年輕男子心生懼意的話,他也活不到今天了,他微微伸手,屈指在空中如同撫琴般彈指不下百次。

據傳南唐劍道第一人冷寒水獨步天下的彈劍術已然是這後二十年江湖的劍道巔峰劍勢,但年輕男子一向嗤之以鼻,若不是境界不如冷寒水,年輕男子未必會承認自己一定不是冷寒水的對手。

百餘股如同絲線般的氣機迫近葉如晦,彷彿要形成一個巨大的蠶繭,而將他包裹。

葉如晦提劍閉目片刻之後,猛然出劍,每一劍都擊在只可意會,肉眼卻無法看見的絲線上。

兩人交手,動靜不大,但一時一刻都算是兇險萬分。

自交手以來,便沒有說話的年輕男子淡然開口說道:“劍意劍氣算是凌厲,劍招但實在算不上上乘。”

葉長亭曾在一本劍術手札上有過批註,大概是對當世劍術的點評,這本不太出名的劍術典籍不知為何在劍閣藏書閣被後代子弟翻出,接著被世人知曉,連帶著世人都知道了葉長亭曾說過劍術一途,花哨無用,殺人才行的如此言語。

葉如晦和葉長亭相比,自然是相差的甚遠,只是對於葉長亭的觀點,仍舊是十分贊同,連帶著他這輩子自己創出的第一劍都是遵循這個原則。

微微收劍,葉如晦忽然氣息一轉,刀意迸生,鐵劍上劍意轉為刀意,做了個刀式起手。

微微閉眼,睜眼,閉眼。反覆數次,葉如晦才一步踏出。

一刀揮出。

挑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