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更,昨天說好三更,被同學拉出去玩了,今天補上,哇,我是誠信的好小夥。最後說個事,我怎麼現給我投票的,看頭像都是大叔級的了,長亭拜謝各位支援,看我書的有十七八的小夥子麼?)

按理來說,王良就算再怎麼深受李尚躍的信任,也不敢公然的對抗李尚躍的意志,哪怕是有人允諾他可保王家安穩。

世間一切的語言再美麗,都不得不面對現實,黑衣人許他未來,而現在,是掌握在李尚躍手裡的。

王良不是冒失的人,哪怕家族子弟再怎麼不堪,他也不忍把他們往火坑裡推。因此王良在送走黑衣人之後,做了三件事。

他最開始去城北那家最有名的豆腐攤吃了碗豆腐腦,這裡的豆腐攤是江寧城歷史最悠久的一處小攤之一。

豆腐攤一代又一代從先輩手中接過來,到現在,大約已經有了八代之多。

曾經有個富貴至極的男人在吃過這個豆腐攤的豆腐之後,稱讚道:“天下最正宗。”

這個男人在吃過這裡的豆腐之後,不久便更進一步,成為整個南唐最尊貴的男人。

而這處豆腐攤看來也沒有受到什麼恩澤,生意一如既往。

那個男人後來便再沒有來過這個地方,也沒有再吃過這裡的豆腐。

倒是王良常常來吃,每次只吃一碗,但一定要加小蔥。

熱騰騰的小蔥豆腐腦端上來之後,裝在木碗裡,看著讓人十分有食慾。

吃豆腐腦不用筷子,而用木勺,王良看著這碗豆腐腦,並不急著開吃,而是對著豆腐攤的老闆笑道:“老李,你這豆腐腦分量不足啊。”

被稱為老李的豆腐攤老闆年過半百,早在年輕的時候娶的有個媳婦兒,只是兩人這數十年來,卻一直膝下無子。

愁了大半輩子的老李現在也不是太愁,只怨自己沒這個命,不能把祖輩的手藝傳下去了。

街坊們不是沒勸過他找個徒弟,好歹把手藝傳下去不是。

可老李每次都是拒絕,心裡只想著,祖宗的手藝咋能傳給外人?

知道面前的這位老兄弟是在開玩笑,老李也不說話,只是又從鍋裡舀了一瓢豆腐腦添到他碗裡,這下子便使得木碗裝的很滿。

對於王良,老李只知道他的名字,和據他自己所說自己是做生意的之外,其餘的便是不太清楚了。

雖說認識了許多年,但兩人沒有互相串過門,一來是因為老李抽不出時間,每天這個豆腐攤雖說生意不是太過火爆,但也抽不出身來。

第二個緣故便是老李見王良穿的不差,想必家境殷實,老李也不敢冒昧登門。

只是偶爾聽王良說起家中情況,才現有了子嗣也不是那麼讓人開心,王良每每說起,言語之中大多透露出無奈之感,這讓沒有子嗣的老李寬慰許多。

趁著客人不多,老李好不容易抽出身來和王良閒談幾句,大多數是說的市井小事,王良也是一一回答,顯得極為熟稔。

這也印證了老李之前的猜想,面前的老兄弟不是什麼達官貴人,只是個家境殷實愛吃豆腐腦的富商罷了。

至於再往上去想,他是打死都不相信這個老兄弟會是手握廟堂走勢的朝堂重臣,雖說他和那吏部尚書名字相同。

“老王,你等幾年怕是就吃不到這豆腐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