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山椒和姑娘(第1/2頁)
章節報錯
沒事多給我投兩張票,多給我評論兩句,長亭就很開心了,開心了就會多寫點。)
離了車隊,站在官道旁看著車隊緩緩走遠,葉如晦才去仔細打量這座叫衾山的高山,想起以前看北漢詩聖杜言曾經有詩寫到衾山,其中一句“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更被後世無數詩家認為是五百年來寫山第一句。
不過可惜的是,這位寫出過無數佳句的北漢詩聖,在北漢被北匈鐵騎闖入北漢皇宮時,還在江南的杜言,留絕命詩一,自絕於此。
想及此處,葉如晦低頭吟道:“先帝宵衣久,憂勤為萬方。捐軀酬赤子,披見高皇。風雨迷神路,山河盡國殤。御袍留血詔,哀痛何能忘!”
這詩流傳世間,更是不知道被多少人認為是不可複製的嘆惋之作。就連被認為此生已經站在了詩道高峰的李青蓮,讀完這詩,也不得自肺腑,稱讚一聲:“善。”
葉如晦揀了條青石小徑上山,不過並沒有掩藏,反而是沿著那條山間小道慢悠悠的走,一路上沿著青石小徑而上,葉如晦很明顯感到在山道旁有好幾處暗哨,不過不知為何,都沒有現身。
葉如晦不去想這山賊安排的暗哨不去阻止他登山,自己氣機內斂,按理說,就是個普通人而已。
沒人來,葉如晦也樂見其成,自己一個人悠然登山,腦子裡想的是盡是湯槐安和郭硬的刀意,在腦海裡,葉如晦已經嘗試多次,要把這兩種刀意揉在一起,不過總是無功而返。
他隱隱明白自己是走了條羊腸小道,只是不知道這條小道會不會是條死路。現在他擁有的資源也只有湯槐安傾心所傳的刀道,就連郭硬的刀意,也只算是竊來而已。
思索間,葉如晦不知不覺來到了半山腰,在半山腰有一處破舊的涼亭,映入眼簾的是一個不大的水潭,譚子不大,水卻十分清冽,水潭一旁,孤零零的站著個衣衫襤褸的孩子。瞟了眼在半山腰水潭旁的那個孩子,葉如晦開口問道:“小兄弟,這裡離你們寨子還有多遠?”
能夠站在這裡,自然不是普通孩子,只是想著這個半大孩子才這麼小就要做這個把腦袋別在腰上的營生,葉如晦一時之間有些感嘆。
那孩子面無表情的看了葉如晦一眼,沒有說話。
葉如晦見這孩子衣衫襤褸,便輕輕把最外邊的衣衫解下,遞給這個孩子。那孩子一如既往的保持沉默,沒有伸手去接也沒有拒絕。
心裡早做了有如此結局打算的葉如晦也沒有說話,只是灑然一笑,把手裡的衣衫放在水潭旁的一塊青石上,轉身繼續登山。不過才踏出半步,就被那孩子喊住。
葉如晦轉過身,看了眼這個孩子,孩子面無表情的說道:“下山。”
葉如晦愣了一會,輕輕搖頭,說道:“不礙事的。”
那孩子仍是生硬的說道:“山上有山賊,會要了你的命。”
把葉如晦當成上山遊玩的孩子好心提醒,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葉如晦的贈衣舉動。
葉如晦還是搖頭,輕輕開口說道:“不礙事的。”
那孩子不再說話,轉過身蹲下,去看那方小譚。
葉如晦繼續登山,沿著青石小徑,並不覺得累,只是感覺山風有些涼爽。
那孩子等葉如晦的身影從視線中消失,才緩緩起身,看了一眼青石上那件並不貴重的衣衫,又低頭看了眼自己的雙手,蹲下在小譚裡用力洗淨手上的汙漬,才緩緩靠近那件衣衫,摸了一下,孩子眼中露出並不常見的欣喜。不過也是一閃而逝,把衣衫放在腿上,孩子坐在那塊青石上,呆呆望著小譚,小譚之中有幾尾野魚,遊得自在。
不過還是譚中魚罷了。
已經上山的葉如晦走過一段樹林十分密集的小徑,眼前豁然開朗。
葉如晦遙遙望去,只見有一中年男子站在一顆無名樹下,手裡端著一個木盆,摘著樹上不知名的野果,不過這男子身形卻是有些矮了,讓他摘野果的時候,實在有些費力。
葉如晦微微一笑,緩緩向這男子走過去,走近之後,才現這男子所摘的哪裡是什麼野果,分明是一種山中的野辣椒。只是這辣椒樹不同於其他,生的極為高大。
察覺到身後有人的男子轉頭,面對著葉如晦,輕笑道:“我以為你會來的遲些。”
葉如晦看到了男子懷中露出的半截書,輕輕道:“先生怎知我會來,山下的手筆皆是出自先生?”
男子沒有急於回答,反而是笑道:“請稍等片刻,等我把這樹上的野椒摘完。”
葉如晦看了看他手裡的木盆,盆裡有些剛剛採摘的野山椒,又想到男子剛才摘山椒時吃力的舉動,於是葉如晦開口問道:“要不要幫忙?”
男子擺手,為難道:“要是被媳婦知道了,又少不了一頓罵,公子在一旁看著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