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楚境內最大的一條河流,從大楚疆域來看,楚江剛好將大楚一分為二。南北相隔。

而作為農業上來說,此江以北,楚人多種小麥,而以南,則以水稻為主。

大楚南北劃分的區別也就是這條河南北的區別,而大楚的風俗、民情也就由這條河流的南北來劃分開。

北人向來看不起南人,認為南人多了些女人般的陰柔,少了點男人的陽剛。

南人則對北人的看法不屑一顧,覺得北地漢子太過兇悍,有失聖賢之教。

不過就算南北兩方再怎樣爭論,在廟堂大人物眼中不過就是小孩子過家家罷了。

在天機閣布的當世十大高手中,南北雙方大致持平。

而在朝廷敕封的四位軍侯,十二位王侯中,至少有三分之二都是北人。

有趣的是,朝中正三品以上的文官,則是幾乎全是南人。

所以就有了文南武北的說法,

……

……

站在船頭的葉如晦依然是一身棉衣,不過頭上還多了一頂氈帽。

在到達青山郡之後,他向雲姝打聽好渡口的位置後,就離開了。

一路上被雲姝折磨的夠嗆的葉如晦直接就拒絕了雲姝讓他去她家裡做客的想法。

到現在,葉如晦對於自己遇到的第一個江湖女俠。還是一臉無奈。

在同路的一天一夜中。大到國事,小到她買了幾份胭脂她都與葉如晦有過深入的交流。

而對於葉如晦來講,他實在不明白為了她關心的事情有這麼多。

所以在和她分開後,他破天荒的有種放鬆的感覺。

此刻的他正聚精會神的聽著撐船的大爺給他講這南北之間的差異。

這些都是他沒聽過的,雖然這些東西他的老師肯定知道,不過以他老師的性格,會給他講這麼無聊的東西麼?

所以一切都得學。

葉如晦看了看在船尾一個人讀著《蒙》的小男孩,葉如晦嘆了口氣。

當時在渡口的時候,船不止一艘,葉如晦當時已經上了一箇中年男人的船。

那時候男子看了看葉如晦,對他說,讓他能不能去乘那個大爺的船。

葉如晦當時笑著說,怎麼,那大爺是你親戚?

男子笑了笑,說要是論輩分,自己還得真叫他一聲二大爺,不過自己和他還真沒關係。

只是老人的兒媳婦前些年因為嫌棄他兒子窮,於是就一走了之了。

而老人的兒子因為一時想不開,直接就跳進這河裡去了,老人一個人帶著小孫子相依為命,我家裡有婆娘管著,自己也沒銀子,只是把客人都推給老人。

葉如晦聽到這裡就已經下船,轉身上了老人那略顯破舊的船。

不然此時也沒有葉如晦教孩子讀書的事了,

孩子沒上過學堂,只在村裡的私塾門口聽過兩天,私塾的教書先生對此沒有什麼看法,反倒是那些孩子一臉嫌棄的樣子讓這個孩子誓再也不去私塾,不過那個老師也算是個好人。拿了本《蒙》給這個孩子。

不能聽課的孩子就只有陪著他爺爺在船上看書了,不過就算是最簡單的啟蒙讀物《蒙》,這個孩子也還有許多字不認識。

在這個小孩看來,能夠讀完這本書的,就是頂厲害的讀書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