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子非魚,焉能居江河。(第1/2頁)
章節報錯
雨停了,
段長安走了。
他沒的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但此刻卻有些感傷。
不是因為沒請動老人出山,而是為恩師,也是為老人。
老人就站在門口,看著遠處的天空,都說雨後會有彩虹。
老人不知道有沒有,但是他現在只感受到冷風吹著他有刺骨的寒冷。
院子裡落葉一地,老槐樹有些枝丫已然禿了。
樹如人,終究是老矣!
先前段長安滿懷希冀的說出那句話,就是希望老人能夠和他一起返回帝都。
可惜,不是他沒打動老人,也不是老人倔強。
只是這個世界終有些無法預測的事,就像沒人會想到他會被派出來尋訪老人,就像老人已經心動,也仍然是沒有成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罷了。
……
靠在門口的老人仔細的回想著自己的一生,還是咂摸出了不少味道。
十六歲入書院時,當時的老師還正值壯年。
老師當時問了他三個問題,他一個也沒能答上,不過也如願以償進了書院,拜在老師門下。
事後他問老師這三個問題的答案,老師當時正在賞花,回頭就給了他一個板栗。
老師當時說,要是我知道,還用的著問你。
然後老人就想了這三個問題一輩子,期望有一天能夠想出,好去告訴老師。
老人輕嘆,到後來才明白,老師這樣有大智慧的人都想不透,何況我了。
日頭漸漸西去,天色漸漸暗下來。
老人的視線越來越迷糊,他感覺雙眼實在疲憊,他累了。
不過老人還是掙扎著找出筆墨,坐在桌旁。
他提筆開始在紙上寫,字似老松,氣脈悠長。
開頭一句就是儒家周夫子的名句,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想了想,老人提筆把這句劃掉,然後寫上另一句。
“士可以不弘毅,畢竟他怕死。”
前一句是周夫子告誡天下讀書人的十誡之一。
而後一句,純粹是某個無聊老頭沒事用來哄自己學生的無聊之作。
老人搖搖頭,隨即扯出一張熟宣。
這次,他是真的要寫一封信了。
他提筆,不同於剛才,老人神色嚴肅,舍行書而用楷書。
信的開頭,以意映如晦見知作為起筆處,其間洋洋灑灑數百字,
結尾處破天荒的用正楷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把這封信裝好後,他又抽出一張宣紙,這是他的第二封信。
這封信不如前一封長,但仍然有百字。
最後他把兩封信都裝好,望著院門,等著葉如晦。
天色已晚,他點的油燈在寒風下搖擺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