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就讀完了儒家的四書五經,至今為止只剩《夫子》還未曾通透。”

葉如晦看著段少遊的眼睛,認真的說道“我真的懂。”

看著葉如晦認真的樣子,段少遊竟然有些信了。

之後的一炷香裡,段少遊從四書五經中問了許多疑難問題,葉如晦總是能平靜的點出關鍵之處。

這下,段少遊是真信了。

要是在帝都有人說他在及冠之前能讀完四書五經,段少遊最多有些驚奇,不過也僅此而已。畢竟帝都從來不缺天才,何況在帝都還有著天下讀書人的聖地——謖下書院。

不過在帝都之外有人說他及冠之前能讀完四書五經,就足以令人稱道了。

更別說被公認為最晦澀難懂的《夫子》,據說當年周夫子在寫完這本書後感嘆道,讀透此書者,真儒者也。

葉如晦不知道自己算不算真儒者,也不知道自己在十六歲讀完四書五經的意義。

但是他知道,這一切的背後和他的老師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那個住在城東的老人,葉如晦清楚的記得,從老人來洛城到現在,已經整整六年了。

老人沒有朋友,沒有親人,深居簡出。

當年十歲的葉如晦還不叫葉如晦,叫葉城。

第一次進到老人的院子是因為和同城的孩子生爭鬥,而他們把葉如晦身上

那塊被葉如晦視為生命的石子,扔進了老人的小院。

當葉如晦撿起那塊石子的時候,抬頭正好看到老人那飽經風霜的臉。

兩個人對視了許久,老人才慢慢開口問了他三個問題。

而他小心翼翼。回答了這三個問題。

末了,老人說“你可願意做我的學生?”

葉如晦想了老半天,才狠狠點頭。

然後老人微笑道“好。以後你字如晦。”

大楚十八歲加冠,而在葉如晦十歲,老人就已經為他取好了字。

從此葉城即葉如晦。

而當時老人問葉如晦的三個問題也別有一番味道。

此時段少遊還在思忖,思忖著葉如晦所說的話。

不是嫉妒,北雲侯府從小的教育就沒有嫉妒一說。

雖說他隱隱覺得有些不對,但一時間也想不起來是那裡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