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身負傳奇,被譽為大奉五百年來最強大國手的宦官;這位打贏山海關戰役,壓服周邊各國的五軍左都督;這位統率打更人,監察百官,名聲狼藉的魏閹.....

此時此刻,竟在朝會上走神了。

“張行英所奏之事,諸位愛卿覺得如何啊?”元景帝問道:“魏淵,魏淵,魏淵....”

連喊了三聲,一次比一次大聲。

魏淵渾身一震,似乎嚇了一跳。這才反應過來,輕輕的“啊?”了一聲。

元景帝嘴角一挑:“魏愛卿似乎精神不佳,張行英扼殺雲州叛亂於搖籃之中,這也是你的功勞,莫非魏愛卿不高興?”

魏淵不答。

禮部給事中,左都給事跳出來呵斥:“魏淵,陛下問你話。”

魏淵依舊不答。

“罷了!”元景帝心情好著呢,擺擺手,與群臣商議摺子的事,對一干打更人論功行賞。

到了許七安的時候,對於諡爵位有了分歧,小部分大臣贊同授予爵位。更多人則表示不妥。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其實並無不妥,爵位不是官職,是對有功之人的“獎勵”,是朝廷拉攏人心的手段。

許七安這種情況,屬於死後封爵,僅是身後榮譽。

但許七安是魏淵的心腹,和魏淵抬槓是文臣們的本能,其次,許七安樹敵太多。從稅銀案到桑泊案,再從平陽郡主案到雲州案。

因為他,王黨的戶部侍郎倒臺了;梁黨廢了;王黨的禮部尚書倒臺了;齊黨的工部尚書誅了九族.....

恨他的人數都數不過來,即使是身後榮譽,也不願給他。

其中以同為齊黨的大理寺卿和禮部侍郎最激動,慷慨陳詞,點明弊端,總之就是一句話:

許七安不配。

大理寺卿雖是齊黨,但勾結巫神教的工部尚書,沒有證據指明大理寺卿也勾結了巫神教,他得以置身事外。

所謂黨派,只是政治盟友,而非親屬家眷。

禮部侍郎是王黨的人,頂頭上司在桑泊案中被許七安搞垮了,最可恨的是新任禮部尚書是魏淵的人。

群臣的態度讓元景帝有些猶豫,從他的角度來說,那個總是看不順眼的銅鑼殉職,當然不足以讓堂堂天子興奮狂喜,但說實話,還挺舒坦。

就像趕走了嗡嗡的蒼蠅。

不過,對於給予爵位,元景帝是贊同。因為許七安確實立了大功,封爵能彰顯他的賞罰分明。

元景帝對死人最是寬容。

但是如果大部分臣子都不同意,那元景帝也不會堅持己見。

元景帝正要宣佈結束話題,駁回張行英的建議,忽然看見魏淵出列了。

大宦官徑直走向禮部侍郎,抬手,“啪!”一聲。

響亮的耳光響徹御書房,瞬間壓過了群臣的爭執聲,一道道詫異的目光望來。

“啪!”

大理寺卿也捱了一巴掌,踉踉蹌蹌的跌倒,發冠脫落,披頭散髮。

“譁....”

詫異的目光變成了喧譁,御書房炸開了鍋。

大奉歷史上,脾氣暴躁的大臣們,在朝堂之上動手鬥毆的例子倒是不少。更何況這裡是御書房。

但打人者是魏淵,這就顯得荒誕離奇了。

在群臣心裡,魏淵以宦官之身執掌打更人衙門、都察院,竊居高位,身上的標籤有:陰險狡詐、腹黑歹毒、狡詐深沉、善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