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家趙家就投靠了鄰近柳縣的勇國公。

勇國公杜總督原本是皇室宗親,雖說有點遠,但好歹是宗親,分封到柳縣這個鄰近南海之地,原本不過閑散宗室而已,不過第一代勇國公是個有本事的,學武習文,熟知兵法,少年從軍,竟被他掙了個功勳出來。

本來宗室都是吃閑飯的,難得有個能幹的,自然出頭比普通人要容易,勇國公的官職越做越大,最後竟是給他做到了水軍都督一職。

這一支的杜家也在柳縣成了望族。

如今天下大亂,別家的武將或是小山寨都敢扯旗稱王,杜家自認為皇孫貴胄,比旁人都更有資格,不過礙於皇室雖衰微卻仍在,杜家也不好公然稱王稱帝,只得打起了忠心為國,清君側的主意。凡是朝廷旨意,有利於他家的,便欣然接受,若不利於他家的,就說是朝中有奸,挾帝亂命,也算相當雞賊了。

柳縣有兩大港口,正是下南洋通商貿易來往的要地,海商利潤豐厚,連著柳縣也是全朝少有的富裕之地,只不過因地處海邊,卻是不大産糧,所有物資全靠商貿。

而杜家第一代勇國公在前年已是垂老仙去,留下偌大家業,卻又分成兩個派系。

長子有能耐可惜是庶出,次子是嫡出卻平庸。

勇國公也是幾番掙紮,後院前院龍爭虎鬥,家裡的大權這才全歸了次子。長子也分出去厚厚一份家業人手。

且留下一份遺命,叫他們兄弟手足互相看顧,若有不念手足之情者,不配為杜府繼承人。

但男人啊,就是天真!

他自己跟一個娘生的兄弟們都未必能做到互相看顧,能相安無事,維持表面親熱已經是不易,卻還指望著他那不是一個娘生的倆兒子能兄友弟恭,情同手足……想什麼好事兒呢?

打從勇國公的金棺銀裹進了墓,他倆兒子就先來了一波縣鬥。

一個佔了年長,自身又有點能耐,背地裡也培養了些自己的人手。

另一個佔了名份,外家又是本地富商,名正言順地能接手國公府裡的大部分錢財勢力。

而勇國公留下的一套人馬,也隨之分成了兩派,鬥得那是勢均力敵,犬牙交錯,竟是將整個柳縣一分為二,裂土而治了!

湳水衛趙兩家就是搭上了勇國公庶長子杜和的路子。

杜和身為庶子,看著最近才被分出了勇國公府,實際上也年近五十了。

柳縣本來就沒多大,出海的兩個港口被他弟弟給佔了,他佔的那半拉實在是沒多少油水,然而好處是離著湳水沒多遠,他沒法子再從弟弟那奪下肉來,只好往其它地方發展。

正好衛家趙家向他示好,他正好瞌睡碰上了枕頭,跟對方對上眼了。

兩派結盟的最好辦法是什麼?

可不正是聯姻!

衛家把女兒嫁給杜和的第三子,杜和的幼女嫁給趙家的嫡孫。

這三家想得是很美好,他們彼此聯絡有親,杜家有兵,衛趙兩家有錢糧,正好攜手合作,大幹一場。

然而沒有不透風的牆,訊息走漏了被杜和的嫡弟杜毅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