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似乎就是來看看王晉,一開始打個招呼,說了幾句話,逗逗小丫頭,並沒有特別過分的親近,但還是可以看出她是發自內心的喜愛。

這份喜愛,包括王晉,包括袁素還有小丫頭。

一直到離開的時候,女人才欲言又止但還是說出想抱抱王晉。

上次就是提過這個要求,王晉沒有拒絕。

對於這個女人,王晉沒有記憶,但是女人畢竟曾經和王晉相處過一年有餘,而且王晉這個名字也是女人取得,只是中間的記憶斷了,但是王晉的眉宇之間和她太像了。

王晉笑著抱了抱她。

時間也不長,女人撥出一口氣,笑著看著王晉:“我下次再來!”

王晉點點頭。

王晉想說點什麼,但又不知道該如何說,他是看開了看淡了。

對於這樣的情況,有好幾個處理方式,比如,血親至上,不管如何,那是親生父母,見了面那就是大型認親現場,抱頭痛哭,然後就是最親的母子。

第二種,不承認,不認,養恩大於生恩,生而不養,不配為人母,不能原諒,永遠都不能原諒。

大部分也就這兩種。

其實王晉一開始也偏向於第二種,因果嗎,你種下的這個因,那就結這個果。

但現在的王晉其實走進了另一個程度,原諒也好,不原諒也好,只不過是自己的內心的一個波動。

其實還是逃不開自己的主觀意識。

最後還是看自己的真實意願。

千金難買人願意。

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很多事情別人看不懂,不能理解,其實這就對了,因為你是旁觀人而已。

都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這個沒錯,但這個對錯或許對於當局者沒有意義。

人家不要什麼對錯。

很多事情,不能用對錯來評判,比如家庭裡,在家裡你講道理,講對錯,講通了,親情沒了,家庭可能也沒了。

很多時候是包容,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後不給自己留遺憾,不要到那個時候後悔現在的決定。

沒有過不去的坎,也沒有過不去的河。

和天地宇宙相比,你那點情緒真的不算什麼,什麼也不是。

或許有人說,農夫與蛇,東郭先生與狼,這樣就好嗎?

當然不好!

什麼事情不是絕對的。

有句話叫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浪子回頭金不換,就算以德報怨,也要報可報之人。

原諒是原諒可以原諒的人。

不是無條件原諒。

就比如,王晉和他親生母親之間的事情,老王都沒有恨,甚至還說王晉,你要是去找她麻煩,讓她難過的話,那就不要去。

從這個資訊裡,可以知道老王並不恨她,甚至還很維護她。

所以說,這裡面肯定不是她拋夫棄子那麼簡單。

而且現在遇到了,以王晉現在的眼力和認識,這個女人不是那種無情刻薄之人。

所以說,不出意外,當初的事情肯定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