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素素,新年快樂(第1/4頁)
章節報錯
一旦家裡的矛盾出去說,別人就喜歡看熱鬧,看笑話,這樣後果會讓人覺得不是婆婆不好,就是媳婦不好。
名聲不要小看,一輩子的事。
壞名聲一旦傳出去,一輩子都洗不白,一旦這樣,矛盾越來越深,連化解都很難。
記得有個聰明的婆婆,家裡的事情從不外說,就是說,也是隻說媳婦好,總之就是隻說好。
外面人都知道她家媳婦好,真的好。
可是好不好,是真的不怎麼好,但是她知道外面人都知道她是個好媳婦的時候,就不一樣了。
不時的來給老人買點禮物,帶著孩子來看看。
買衣服,買吃的,不知不覺真的好了,有時候戲會慢慢變成真的。
有的婆婆卻是相反,媳婦其實真的不錯,但是這個婆婆是隻說壞的,不說好的,一點點小事,添油加醋放大出去說媳婦的不好。
這樣好像顯得她多厲害,家庭地位多高,這個是真的愚蠢。
好好媳婦,慢慢的也就變得不好了,這個不怨媳婦。
這也是為什麼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好媳婦遇到好婆婆才是好。
王晉雖然年齡不大,但是畢竟從小耳潤目染,東家長西家短,都喜歡看笑話,看熱鬧,尤其是閒的時候。
但是農村嗎,這些大媽,也就是接送下孩子,也沒事做,不八卦也確實無聊。
如果真的忙的不行,那就真沒有那個閒心去八卦。
這也是農村的一個特點,可以從中找到點樂趣,找到點優越感。
比如誰誰家媳婦和婆婆大吵大鬧,然後想想,還是自家媳婦不錯,至少不和自己大吵大鬧什麼的,幸福是比較來的。
農村的這些事情太多了,說一籮筐也說不完,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貧賤夫妻百事哀,說起來有矛盾的都是因為窮。
家裡兄弟好幾個,都緊巴巴的,老人給老大看孩子,看得多,不給老二看,或者,老大花了父母的錢,老二花的多,又或者老人家喜歡老三家的兒子,不喜歡老大家的女兒……
雞皮蒜毛的事情,都能成為事情,但一切的根源還是錢的問題。
家裡富裕點的,矛盾也會少一點。
窮只是一方面,這個要改善。
另一個方面就是精神文明,要提高他們的認知,開闊他們的眼界,不要只看自己眼前這一點,等他們見識提高後就會發現在家裡兄弟幾個爭父母哪有限的一點利益是多麼的悲哀。
越是在家裡爭,越是沒出息,心思都在了這個上面,你都不如出去努力打工好。
父母也都是普通人,也沒什麼本事,也是靠苦力掙點錢,難道還能有你們掙得多?
父母年齡大了,賺點錢還不讓他們自己花銷?還要去沾點?
或許會說,老大不去,那老二老三一樣沾完。
可是身為兄長,你不做個表率,開個會,說開,一家人什麼不能說?
小時候兄弟感情多好,長大了,有媳婦了,就不是兄弟了?
父母兄弟,最親的人,應該是互相幫助,互相支援,而不是競爭,還是去父母哪裡競爭。
你們應該做的是孝敬父母,爭著孝敬父母。
有的說是媳婦的錯。
這個其實真的錯了,媳婦的變化是和她嫁的男人有關係,媳婦第一天嫁過來就是那麼不懂事?
還有老人家養孩子,有的是錯誤的,觀念錯誤,鑄就了現在。
很多時候,其實都有原因。
人是可以學習的,會變得,活到老學到老,風氣是養成的,所以這個,王晉會重視起來。
這個沒事可以讓小姑噹噹講師。
她本來就在村子裡屬於文化人,是個老師,大學生,而且教出的孩子很優秀,模樣端莊,現在加上老王家起來了,地位更是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