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第1/6頁)
章節報錯
“什麼學校?”縣裡已經有四所公立小學了, 但人口有限, 這幾年計劃生育抓得又緊,哪兒有那麼多學齡兒童。
“縣裡打算把每個鄉裡的村寨小學合併成中心校, 光大漁、太平、連安三個鄉就要建三所中心校。”男人眼裡是掩飾不住的歡喜。
這還是他知道的, 其他鄉鎮還不清楚,肯定也少不了。
李曼青想起來了, 這個年代村裡還興辦小學,尤其是位置偏僻,人口又多的村子, 政府都給辦小學。雖然一個“學校”可能就只有一兩個老師, 還是代課老師, 但村裡小孩可以就在家門口上學,不用跋山涉水, 翻山越嶺, 很方便。
大平地沒有,那是因為人口少,家家戶戶之間住的又分散,猶如一盤散沙。
像孃家李家村就有,正式教師有一個, 其他三個是代課的,雖然是一個人兼任幾個年紀的課,但都教得挺好。
只有個不好的地方, 就是師資力量分散。這個村幾個老師,那個村幾個老師, 還都沒幾個正式的。代課老師工資又低,家中上有老下有小,有時候迫於生活無奈,上午還在好好上課呢,下午就不幹了。
他們不幹了,孩子可就可憐了。
有的正準備期末考,有的是六年級馬上要考初中,還有的連名字都不會寫……這些孩子總得有人接手吧。
但再去臨時招老師哪有那麼容易?大學畢業的都有鐵飯碗端著,高中畢業的基本出門打工了,最後沒辦法,把初中畢業的拉來濫竽充數,最後孩子依然學不到什麼。這兩年外頭經濟形勢好,許多孩子借機就輟學打工了。
就算是為了提高升學率,這些村寨小學也得合併。
“這訊息準不準?”李曼青壓抑著歡喜問。
“準了,標都投了,就昨天去的林總投的,他知道我蓋過百貨大樓,還在深市幹過,問我有沒有興趣。”這年代管的還不嚴,以建築公司的名義投標,下來要怎麼蓋就是內部事情,就是幾倒手的情況也有。
“肯定有興趣啊!”李曼青替他回答。
“只是……”
“只是什麼?是有什麼難處嗎?”她也反應過來,自己高興過頭了,這麼好的事恐怕不會太順利。
“另外還有三個也在琢磨這事呢,連著請了林總好幾次。”是肥肉大家都想分一口。
李曼青沉吟不語,她不想跟人分吃蛋糕。尤其是不清楚對方為人品性的,別惹出麻煩來。
“那你問問,咱們能不能多接幾樣,或者……”
男人眼睛一亮,“咱們全接過來吧。”
李曼青心口突突直跳,全接?那是接一個鄉的還是三個鄉的?
“上頭的意思是,先挑一個鄉做示範學校,到時候可行的話明後年再推廣。”資金投入是一方面,還要考慮教學質量和效率。建成中心校的話,村子裡出來的孩子就得全部住校,相當於進了寄宿制學校。
低年級的孩子大多都才六七歲,一個星期花六天在學校,對於學校和家庭來說,都是個不小的挑戰。如果最後能夠驗證對教學質量和孩子身心發展都有積極作用的話……其他幾個鄉也會推廣。
而且,這已經是大勢所趨,所謂的試點工程,不過是當沖鋒而已。
見她滿臉問號,唐豐年就溫聲道:“咱們不急,這幾天還沒出結果呢,萬一林老闆沒中標,到時候再去鋪水管吧。”即使他中標了,也還有三個等著吃這塊肥肉呢,不一定就能被他吃獨食。
李曼青點點頭,知道確實急不來,一面切洋芋絲,一面道:“如果能接下來,鋼筋水泥磚頭沙石瓷磚……全是錢,我們也拿不出這麼多。”
唐豐年不做聲,他在深市沒少跟著大老闆跑,對這些建築材料比對家裡的房子還瞭解。怎麼用最少的錢,買分量最足,質量最硬的材料,他絕對比那三個強。
他已經瞭解過,一起跟他競爭的三個,一個就是以前他接活的大包工,就那天鬧著要去“紅房子”歌舞廳那個,手裡沒什麼人,挖機鏟車攪拌機倒是全套,估計接過去也是要倒手。
另一個是外省人,錢不缺,有沒人不清楚。但強龍不一定壓得過地頭蛇,這點自信他還是有的。
最後一個是縣城的,家裡幾兄弟湊錢出來組建施工隊,縣城周邊許多小型的民房洋樓都是他們建的,經驗豐富。就連現在大姐和岳母她們買的那棟,也是他們建的。
就是這家算勁敵,其他兩家他已經有主意了。
“好了好了,別愁眉苦臉,你閨女會跟著學,到時候也愁成個老太太。”李曼青在他腦門上輕輕撫摸,想要把眉心中央的“川”字紋給撫平。
才三十出頭呢,就愁成這副模樣。她發現了,男人這次回來確實跟以前不一樣了,不止做事更沉穩,連皺紋都有了。
小雙搖搖晃晃進來,見媽媽的手放爸爸額頭上,趕緊道:“爸爸,病病,打針針。”平時媽媽也會這麼摸她們額頭,如果燙的話就會說“生病了要去打針針哦”。
李曼青“噗嗤”一聲笑出來,這小活寶,真是哪兒哪兒都有她。
為了轉移注意力,粗來搗亂,李曼青使喚她:“去後院幫媽媽拔一顆菜菜來,要綠油油的那種,知不知道?”
小雙立馬使命感上身,抬頭挺胸,“好。”滴流滴流又出去了。
以她那歪歪扭扭的小腳步,估計可以打發二十分鐘,反正院子裡有狗,院門也關著,她的“跌跌撞撞才好長大”是沒錯的。這還沒到兩歲呢,已經能聽得懂不少話了。
雖然勸他別愁眉苦臉,但當天晚上,唐豐年還是躺床上翻來覆去,把李曼青給翻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