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似箭,時間悄悄地流淌,很快便過去了一年多,這一年多期間,林蓓蓓幾乎是心力憔悴,她不斷地告訴自己等孩子大了就好,可依舊是累得一個頭兩個大,而在孩子一歲多近兩歲的時候,她又開始面對新的難題,現在的孩子都流行早教,無論是二人的親戚、工作單位的同事、以前的同學,有孩子的早就開始分享孩子的早教過程,這早教中心到處都是,收費不菲,身為中産階級的他們比誰都能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二人咬咬牙,便選了上萬的課程,將女兒送去。

可這還不是全部,早教中心裡頭的老師三令五申,需要有家長過來陪伴孩子,盧冠傑由於一直在一線,經常接個大案子就能忙活個大半月,他肯定抽不出來時間,最後一切再度落在了林蓓蓓的頭上,她不得不和公司多次調節時間,拼了命的完成工作,甚至將工作在週末帶回家做,以此換來時間陪伴女兒的早教。

她以為孩子大了她會漸漸變得輕松,可她卻愕然發現,這疲憊並沒有盡頭。

而在女兒三歲那年,國家正式開放了二胎政策,她以前的老同學、老公單位的同事,大多開始了緊張的備孕課程,似乎一夜之間,到處都開始傳滿了二胎攻略,人們都說,孩子年齡要相近,才不會形成隔閡,等孩子懂事了,可能就會産生嫉妒心理;人們還說,這生的晚不如生的早,既然要累,幹脆一次性累完,以後便可以坐在家裡頭享福;人們更說,計劃生育的一代是孤獨的一代,現在終於有能讓兒女不孤獨,互相有倚靠,還能不努力嗎?他們語重心長地說了起來,如果有兩個孩子,以後孩子們奉養老人的負擔也少了很多……

一句一句,終於把林蓓蓓和盧冠傑也說動了,他們問過了家裡的長輩,長輩們都表示很支援,雖然說生男生女都一樣,若是能再生個男孩湊做一對好字,那便是更好的了。

生活就像一個迴圈,在四年之後,林蓓蓓和盧冠傑再次開始了備孕,這回,兩人依舊很是順利,才沒倆個月,林蓓蓓便再次中標,懷了二胎,林蓓蓓身體一向不錯,她倒是沒有什麼妊娠反應,可漸漸變得容易疲憊。

上幼兒園的女兒好歹還有保姆接送,可學校裡頭佈置的一萬個作業哪有那麼容易輕松完成?像是每個禮拜,幼兒園要求要交的什麼手抄報、畫畫、手工製品,就已經夠林蓓蓓忙活的了,更別說女兒在上幼兒園後就開始上起了鋼琴、舞蹈輔導班,每週各要送去兩次,回來同樣有家長監督作業。

她對工作漸漸地上不了心,曾經那個在領導口中優秀的員工,變得應付了起來,她依舊努力完成每一項工作,可她的時間太少太少,她沒有辦法像是從前剛入職一樣,全力以赴。

懷胎十月後,林蓓蓓順利生下了兩人的第二個孩子,這回的是個兒子,名字叫做盧星然。

曾經遠離林蓓蓓地,恐怖的嬰幼兒時期已經捲土再來,她面對孩子可以說已經被搞得筋疲力竭,兩家長輩也明白她的辛苦,思前想後,又同那位保姆談了談,延續了幾年,希望對方能將盧星然也照顧大,再走。

可長輩們並不明白,現在的教育和以前的教育不大一樣,在林蓓蓓和盧冠傑小時候,家家戶戶十有八九是鑰匙男孩,就連上個興趣班,有時候都敢直接給孩子零錢要他自己來去,平時裡該做功課做功課、該上課上課,全憑自覺。

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講究的是一個贏在起跑線上,講究的是全面發展、家校聯合,孩子稍微大些得去早教,上幼兒園起便要開始輔導班,甚至還得帶孩子每年旅遊旅遊、有條件還得出國,否則孩子和同學根本沒有共同話題,如果要上s城裡頭的一些優質幼兒園、優質小學,有的還要來一套雙語教學,甚至搞什麼面試制度,順利入學後,依舊沒有結束,很快,各個班級便要建立班級群,每天老師會見縫插針地同家長們分享孩子的近況,時不時地還得向所有家長佈置作業、提出要求……

事情一件一件,數不勝數,林蓓蓓漸漸焦頭爛額,當然,盧冠傑也想過和妻子一起努力,可他的工作不太容許他放鬆腳步,還時常得出差,更別說家裡現在每個月負擔的房貸、生活費、孩子學費、輔導費全是開支,若是他不努力拼搏,估計這一家子都能垮掉一半,最後這些事情全都壓在了林蓓蓓的肩頭。

産假結束後,林蓓蓓再次回到了工作崗位,可這回的形勢,和上回大有不同,就連曾經欣賞她的領導也已經對她産生了不小意見,畢竟現在剛畢業,能全力工作的人挺好招,沒必要非得死留著一個只有半顆心對工作上班的人,林蓓蓓漸漸地被邊緣化,甚至還被領導約談了幾次,領導分外認真地說,如果她不能全心放在工作上,那麼很快她將會被調崗降薪……

領導的話語重重地砸在了林蓓蓓的心裡,她試著調整重心,將家裡的負擔先行交給保姆,認真專注的工作,可依舊不行,生活中的意外頻頻,單單是女兒發燒了一回,兒子生病了一回,就已經足夠逼得林蓓蓓放下工作,她總不能讓保姆自己解決孩子的就醫,全然不管,兩頭跑了幾次的她,終於要領導失去了信心,將她調離了崗位,薪水折到從前一半還不到。

盧星然和盧玉然兩人差五歲,等到盧星然還在上早教的時候,盧玉然已經開始準備要去上小學,而原本的特長輔導課,又額外地加上了英語輔導,原本的保姆兒子結婚,她毅然選擇了辭職離開,這家裡的各種家務,一下壓到了林蓓蓓的身上,父母長輩幫著請了好幾個保姆,可都不太合適,有的手腳不太幹淨,家裡頭經常消失點東西,有的飯菜煮得像是泔水,隨便搞個大鍋飯美滋美味……

林蓓蓓思前想後,在和丈夫多次商議後,終於選擇了離職,她的下頭有兩個孩子,身邊有工作忙碌的丈夫,上頭還有四個年紀漸長,這些年已經時常開始來往醫院的長輩,公司裡頭也已經不太接納她的不專注,她想,犧牲自己的事業和那點收入,她並不會後悔。

林蓓蓓離職後,又在兩家父母安排下試了幾個保姆,總算找到了一個合心意的,雖然要價還挺高,但是兩夫妻便也狠下心來,稍微解開了工作壓力的她,總算了全身心的投入子女教學,每天早起陪伴兩個孩子上學,每天晚上陪著孩子完成作業,每週均要開著汽車從這頭到那頭,讓兩個孩子像是趕場一樣上著各個輔導班。

可漸漸地,她似乎和同窗有些脫軌,她偶爾能看到閨蜜、同學發在朋友圈的旅遊照片,同事分享在朋友圈的工作聚會和升職加薪,可是她竟然什麼都沒有,她和丈夫提了幾次,忙碌的盧冠傑直接給妻子轉賬,要她暑假或寒假的時候帶女兒兒子出門玩耍,盧冠傑由於常年忙碌,對於兒子女兒的鬧騰程度並沒有充分了解,他哪裡曉得,妻子抱著兩個孩子出門旅行,根本不叫旅行,而叫做出門“加班”,每天心力憔悴地看著窗外美景,若不是兩個孩子乖巧時也挺可愛,估計她早就支撐不住。

當然,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兩個孩子也挺乖巧,長大的他們就和同學一樣,專心於各個輔導班和學習,像是海綿一樣吸收著知識,而在孩子稍微不鬧騰後,林蓓蓓終於在全職多年後迎來了些許的自在,她可以偶爾在兒女都不在的時候看看書,喝杯咖啡,拍拍照片,欣賞下美好的生活,而不是被困在永無盡頭的“變相工作”裡頭。

可似乎是有人見不得她悠閑一樣,很快,林蓓蓓開始迎來了另一場考驗,六十出頭的老人們,開始了一場生病馬拉松,平日裡一向健康的幾位老人,身體卻開始出現了大大小小的毛病。

先是盧爸爸下雨天上貨的時候,由於滑到直接在家門口的斜坡上頭重重地摔了一跤,年紀不算太大的他卻有了骨質疏鬆的毛病,這一摔倒是出了大毛病,直接骨折送到了醫院,住了近一個半月的院,在這期間,自然是林蓓蓓和盧媽媽一起忙裡忙外,幫忙照顧老人。

然後便是林爸爸,他向來自詡自己身體健康,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歪理,他堅持他身體倍棒,沒必要搞什麼體檢、去天天看什麼毛病,都是瞎搞!結果那一天,他剛結束了面館的營業,便終於開始覺得頭昏腦漲,他滿臉發紅,最後在隔壁店鋪老闆的幫忙下去了醫院,這一查可不得了,一下查出了林爸爸的渾身毛病,他不僅患有糖尿病,血壓也高得嚇人,當時測量已經170出頭,若不是及時就醫,可能就出現天大的問題,更別說諸如痔瘡之類大大小小的毛病了,他也在醫院住了小半個月,控制了下血糖和血壓,才終於能出院。

結果等到林爸爸出院,林媽媽也跟著不行了,他們倆都覺得這是小毛病,不捨得要女兒忙碌,瞞著女兒便自己熬了過去,林媽媽每天是醫院面館兩頭跑,直接來了個中耳眩暈症,當天就又暈又吐,差點沒能起身,醫生雖然給開了藥,幫忙正了正,也交代了,只要過於忙碌,便會很輕易地複發,可這回,總算是瞞不過女兒了,匆匆趕來的林蓓蓓,面對的就是滿臉蒼白的母親,和看起來瘦了兩圈的父親,她不知不覺變得有些歇斯底裡,和生病的爸爸媽媽大吵了一架,憤怒於他們隱瞞著她,什麼都不說。

結果還沒過兩天,這其中身體最是健康的盧媽媽也出了毛病,盧爸爸的腳恢複得不太好,每天幫忙盧爸爸康複運動,扶著盧爸爸的她,由於使勁太多,直接閃了腰,臥床了足足有近一個月才好轉。

……

事情一條條、一樁樁,一次又一次的發生,林蓓蓓不知不覺間情緒變得有些容易失控,她在壓力下把自己逼到了極致,時常情緒崩潰,甚至就連孩子被老師告上一次,她都能跟著歇斯底裡起來。

她漸漸成為了家中“最恐怖”的那個,原本總是陪伴著兒女的她,變成了讓兒女害怕的媽,原本是丈夫心中溫柔賢惠的妻子,現在變得有些尖酸刻薄,原本是長輩心裡頭溫柔善良的兒媳、女兒,變得尖利說話苛刻。

在她不知道的時候,她自己變了太多太多。

盧冠傑那頭的工作壓力也在同一個時間段,變得越來越大,他打算和同事一起跳槽出去辦理一個屬於自己的律師事務所,這樣也能增加收入,畢竟兩家老人身體也不大行,爸爸的五金店已經關門,岳父的面館倒是還在開,不過請了人成本也多了一些,可家裡的開支,卻像是流水一樣不斷流淌。

“這你也不會,你讀書到底是讀到哪裡去?”林蓓蓓狠狠地將兒子的書摔在地上,她看著發抖的兒子,坐在他身邊板著臉等待兒子終於完成作業,然後又去看女兒,女兒倒是讀書挺認真,只是偏科得厲害,她隨意地翻了翻女兒最近幾次都只有一百三左右的數學考卷,再對比數學老師發到班級群裡頭的那一堆成績單,皺著眉頭便說:“我這兩天給你找個數學補習班,你成績這麼差,再不補習來不及了,就明天吧?”

“可是我的鋼琴……”盧玉然看著媽媽脫口而出,有些瑟縮地低了頭,好半天沒敢和媽媽對眼。

“什麼鋼琴?主課都學不好,還上什麼興趣班。”林蓓蓓氣極了,說了兩句,便甩下卷子直接出去,她神情憤憤,沒有回頭,看不見屋子裡頭兒子和女兒對視一眼,露出的難過神情。

坐在沙發上的她,正在等著丈夫回家,她現在每天想要和丈夫分享點兒女的事情,對方都一副不想聽的樣子,甚至總是加班到半夜,要她一個人,越發地覺得寂寞難過。

當然,在這個時間,她依舊忙不下來,學校裡頭的家委會群已經熱鬧地討論了起來,上頭在說中秋到了要給孩子們舉辦博餅活動的事,兒女兩個學校的群都跳動得沒停,她迅速地回複:“支援支援,這是非常適合孩子們的活動,家委會的各位家長辛苦了[掌聲][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