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文書就寫好了,小五當著面給他們唸了一下,雙方都沒有異議,就簽了字畫了押,然後各留一份,又給了向家一百兩的銀票,讓他們抓緊時間蓋作坊。

而這邊,醬菜邊做,邊讓小三帶著這兩邊小家夥去賣,學了要實踐,這賣貨也是一門學問。

而張家的作坊,在上次蘇妍給的配方後,也增添了好幾個品種,醬油就是其中的一項,張家的醬油味道純正,比外面的可是好吃多了,但是也比外面的貴。

好多大戶人家都趕著馬車來這裡買,就為了吃到好的醬油,而醬菜廠的醬油當然不讓的從這裡買,親是親財是財,蘇妍在做醬菜的時候,都是和他們明算帳。

一點也不馬虎,七月份的時候,向家的醬菜作坊也蓋好了,向家的兩個孩子上午在作坊教他們,但是最重要的一環,配醬料湯,是自己來配製的。

而向家人也買了一輛牛車,到處去收菜回來,作坊有一個人盯著就可以了。

醬菜廠的開辦,又讓解決村裡一部分人的就業,現在村裡基本上沒閑人了,在家的一般都是老人和孩子,雖然這個時候是天氣最熱的,但是沒有辦法,她的時間不允許等天氣涼快了再做。

七月八月,是雨季,即便是這樣,醬菜廠也開工了,為了加快菜幹的效率,蘇妍畫了一張圖畫,設計了一個大型的烤箱,人工燒烤。

掌握絕竅後速度比天然晾曬要快的多,即便是下雨,也不當誤醃製醬菜,因為向家開了作坊,所以蘇妍讓他們姐弟倆隔幾天來一次,教他們新的泡菜,和有關菜類的收集貯存的方法。

一進入九月,天氣變得幹爽後,地裡的白菜蘿蔔也快開始採收了,這可以醃菜最佳的季節,姐弟倆在她這兒學了好多的醃菜配方,可以好好施展了,這時的她,才鬆了一口氣,覺得沒什麼可教了,就打發他們回家以後不要再來了。

向家覺得沾了大光,還帶著禮物來看她,都被她打發回去了,告訴他們,把醬菜廠發揚光大,就是對她最好的報答。

整個泥樹村現在沒有閃人,家家戶戶的壯勞力都在這兩個作坊做工,離家近,工錢還高,長期穩定,上工下工,都有說有笑的,有時候,過節東家還發一些作坊自産的帶回家品嘗。

如今的村子,再也不會討生活發愁了,十月,地裡的莊稼都熟了,全村人跟著張家學,種了三季,很成功,不但多了一季收入,産量還提了上來。

眼看著家家戶戶的小日子越過越好了,蘇妍這才露出寬慰的笑容,沒人來這個村子找事,沒有極品,都贊著勁兒賺錢,這下她放心了。

深秋了,天也涼了,家裡給她專門訂制了一個躺椅,天氣好的時候,就搬出來,讓她躺上面曬曬太陽,如今越過越好,還給她買了參茶,沒事了就喝,用來養身子。

明知道喝了也沒用,可是她不忍心拒絕他們的好意,沏好就喝一些,話本子基本上都寫好了,就一本,也沒有專門去裝訂,就用針線縫成一本書的樣子,用塊緞子布包好,放在書桌一邊。

想了想,還是再留下一些什麼吧,於是託家裡人去鎮上買回一個精製的木匣子,把書放裡面,然後又開始寫配方,這配方是讓他們在時運不濟的時候拿出來用,留給後代子孫。

當然,她做這些,家裡人都不知道,只當她練字消遣,眼看著柳眉的身子要臨産,家裡人也找好了穩婆,有柳眉的孃家在,本來想買個人回來侍候她,可是讓她拒絕了。

她的月子就交給了親家那邊,不過蘇妍這邊也做了準備,她努力養身子,攢精氣神,就怕到時候有個萬一需要她出手,所以她特意讓家裡人帶著她去了一城縣城,買了一些藥材回來,自己配製了幾種藥丸備著。

家裡仍人參,關鍵時候吊著她的精氣神,二嫂這邊身子也沉了,家裡眼看著作飯都成事了,於是張燦在縣城買回來兩個專門做飯的婆子,他可不敢買小丫頭,怕媳婦生氣。

做飯的活計有人手了,三個女人沒事就做在一起聊天,“六丫頭,看你最近這段氣色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