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頭子,要是那秀才真考中了,那他會按文書說的去作嘛?”

“別想那麼多,到時候大不了走個過場,讓研丫頭嫁,然後跟著再一起回來不就行了”

“也是~~”魏奶奶稍安了點心,可兩人都不知道,中了舉人,就可以花些錢買個官做,人家會在他村裡生活?

齊家村的齊成,也是這樣想的,他早就打聽到了蘇妍訂親的那家,他從心裡也認為那劉文華不靠譜,那麼努力考功名,怎麼會甘心在小村子裡生活。

所以他一直在臥薪嘗膽,在忍,在等,等著親事黃了,他就不再猶豫!

為了配上蘇妍,他開始偷偷學認字,每天都在地上練寫,每天拿著弓箭練習射箭,別人眼瞎,可是他心裡明白的很,蘇妍可不是普通人。

劉文華要是退婚,只能怪他有眼不識金鑲玉,到那時候,他絕對鼓起勇氣。

這一年過得很平淡,一切都順順利利的,一直到了來年的春天。

今年是各地學子,會考的一年,考童生的要去當地的縣裡,考秀才的,要去附近城裡,考舉人的要去京城。

而劉文華,從離城到京城,坐馬車,要用半個月時間,一千多裡地,為了省錢,和同窗共同租的馬車,六個人,一人十兩銀子一趟,回來還得十兩,報名考費十兩,這就三十兩了,考試三天可以在裡面吃喝。

三天之後考場大門才會開啟,放學子出來,蘇妍沒有去送行,特麼在離城,又不是在沙河鎮,只是安心在家等著。

熟不知,劇本早就按她想的發展起來,從劉文華一到離城沒多久開始,就上演了。

劉文華來到離城,並沒有上什麼學堂,而是被一個有名的大儒收了當學生,一直住他家。

這位大儒一位女兒,得才兼備,深得老人的喜歡,有意在自己學生中選個良婿,所以一些有才華的學生,都是住進他的府裡,新自教導。

於是就帶著女兒偷偷觀察這些青年才俊,最後選定了劉文華。

這位大儒姓吳,叫吳立,他女兒,吳華容,今年十六,比劉文華小一歲,經過一個月的觀察,吳華容就害羞的指著遠處的劉文華,“爹爹,就他了”

於是他讓人旁敲側擊劉文華,知道他已訂親,只能嘆了氣,跟女兒解釋“乖女兒,是爹沒問清,就帶你看了人,你相中的文華,家中已經訂了親”

這吳華容說話總是不緊不慢,也不著急,“爹,女兒已經喜歡上他,心裡再也容不下別人,爹不是經常教導女兒,要從一而終嘛?況且這人是爹爹讓我選的”

“可是他已經訂親了,”

“只是訂親,又不是成親了”

“要不這樣,等看看他這次會考,如果考中了,爹就自私一回,給你做回主,強要了他,你看怎麼樣”

“全憑爹爹做主,”

“哈哈”

劉文華並不知道這事,他一心一意的上京趕考,走的時候吳大儒還給他出了行資,並鼓勵他好好考,不要緊張。

那時候的他,從沒想過要悔婚,怎麼著他也讀了十幾年的書,禮儀廉恥也是懂得。

而三裡屯村的方夫子,也給學堂放了二個月的長假,村長贊助了他五十兩,蘇妍贊助了五十兩,希望他會考成功,當然不成功也沒事,繼續教學就是,不要壓力太大。

蘇妍如果猜的不錯,方夫子這回考成功性不大,畢竟他見識少,歲數也大了,還教著學,各方面都分著心,過的成功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