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端午臨中夏(第2/2頁)
章節報錯
挑了那鮮豔的碎布,用糯米粘好,拼出虎頭形,再縫上虎臉,有那講究的,還要縫上黑豆做眼睛。虎臉裡面塞些艾葉和棉花,包圓,密密縫好,再綴上五彩結,一個艾虎就成了。
夏奶奶針線功夫了得,映荷也不差,二人手中彩線紛飛,看的一旁的慕君眼睛都直了,慕蘭更是連連拍手。
做艾虎自己太慢,慕君突發奇想,拿那多餘的青色碎布,縫了好幾個六角小粽子,塞滿艾葉和棉花,圓鼓鼓的,用五彩結吊起一串,也頗稚趣。
小粽子頗得慕蘭喜愛,當即就掛在脖子上不願摘下來。
香包就更複雜了,自用贈人兩宜,力求精美。
光形狀就有桃形,花形,蝶形,船形,籃形,雙魚,元寶,葫蘆,石榴等數十種,其上可繡的花樣更是數不勝數。
老人祝長壽如意,要繡松梅菊鶴;小孩祝聰慧強健,要繡虎豹猴雞;女子祝堅貞甜美,多子多福,要繡桃荷棗榴;男子祝前程似錦,要繡日月風雲。
香包內裡盛雄黃,艾草,菖蒲和檀香粉末,馨香淡雅,祛毒辟邪。
慕君做的慢,扳著指頭數,家裡爺爺奶奶,爹爹孃親,姑姑弟弟,還有兩個妹妹,一共八個香包,恐怕自己要做很久,當即連連嘆氣。
慕蘭不知姐姐是在苦惱,也學著“唉唉”,惹得慕君哭笑不得。
夏奶奶看為難她的樣子,笑說:“傻君兒,重在心意,送塊石頭給奶奶,奶奶也高興。”
映荷附耳,悄悄說:“表姐,我做的很快,我會幫你的。”
這邊祖孫四人織線忙,那邊慕君娘也沒閑著。三個小酒壇,一壇泡雄黃酒,一壇泡菖蒲酒,最後一壇泡了硃砂,卻不是用來喝的,等到端午正日,用艾葉蘸了,在房屋院牆周圍灑掃,或撒以人身,祛毒辟邪。
慕君娘正要起身去做飯,“哐”一聲,木門被重重的推開。夏爺爺和老李頭一人架只胳膊,扶了個老人回來,老劉頭跟在後面,拿著砍竹子的家夥什,還有一個鳥籠。
“快快,搬個凳子過來。”爺爺對慕君娘說著。
“哎呦”那受傷的老人正是宋老爺子,倒在躺椅上,穿著講究,此刻卻形容狼狽。原來他今早又去竹林裡遛鳥,不知怎麼鳥籠的底子掉了,鳥也飛了,老爺子心急追鳥,沒留意腳下,重重的滑了一跤,崴了腳了。
正坐在那不能動彈呢,碰上來砍竹子的夏爺爺等人,好心將他扶了下來。
“君兒,拿盆水和藥酒過來。”夏爺爺看宋老爺子眉頭緊鎖,一直捂著腳,知道傷得不輕。
慕君和映荷端來藥酒,銅盆和茶水。近飯點了,老劉頭和老李頭這才離開。
夏爺爺先拿帕子沾濕冷水,敷在腳踝處消腫,又用藥酒揉搓。喝著涼茶,宋老爺子總算緩過勁來。
“敢問您是……”
“我叫夏知正,這是我的孫女和外孫女。”
“今日多謝夏老爺子出手相救,我宋玉川感激不盡。”
“我哪是什麼老爺子,鄉下老頭一個,叫我夏老頭就行了!今日的事,換誰也會搭把手的,不值一提。宋老爺子,您是本村人嗎?我們怎麼通知您家人啊?”
“我剛搬來不久,村東頭的大槐樹下那家就是。”
慕君聽了,當即出門去叫人了。
宋老爺子喝了幾口粗茶,緩過勁來,腳也沒那麼疼了。
他看了看四周,堆著很多竹製品,其中就有鳥籠。他平日就愛把玩這些,映荷乖巧,看老爺子眼神,上前把鳥籠遞他手裡。
“這鳥籠,做的精巧,不錯不錯……您做的?”宋老爺子拿著鳥籠翻來覆去的看,愛不釋手。
“哈哈,我就這門手藝還行,靠這個吃飯,這後山的竹林就是我家祖傳的,我打小就玩竹子……”夏爺爺聽別人誇他,笑的滿臉皺紋,開啟了話匣子。
兩老頭聊的正熱鬧,門又開了。
“外公,你沒事吧?”跨步進來的卻是霍乘風,一臉關切,馬上蹲下檢視外公紅腫的腳踝。
映荷並沒有認出眼前的人就是那日摘荷花的人,只覺得這宋老爺子的外孫氣度不凡。
“小傷,不礙事……乘風,你怎麼在這?對了,你帶銀子了嗎?我要這個!”宋老爺子一揚手中的鳥籠,像個老頑童。
後面跟著夏慕君,沒想到他就是這宋老爺子的外孫。
他,叫乘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