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龍一來想在他的面前展示一下廚藝,二來又怕會冷落於他。所以約定下一個小時,以免與這位廚道高手失之交臂。

約定好之後,趙子龍先是用手機把單子上的食材照下來,透過彩信的方式,分別發給陳秀英,楊紫玉,林瑤,讓他們分頭尋找。

緊接著,他自己則來到位於縣城西郊的一家大型菜市場。

可惜,長風縣的菜市場雖多,可是菜餚的種類卻是大同小異。

趙子龍在這裡轉了十幾分鐘,只找到了五種食材與調料。看到這裡似乎無法給自己帶來驚喜,趙子龍只是悻悻地開車回農家莊園了。

不一會兒,美麗嫂也坐著鄉招待所那輛五菱之光回來了,她逛遍了縣中心的兩座菜市場,籃子裡也只是多出了七種食材調料。

由此可見,長風縣的食材調料,依然無法與大城市相比。想要製作一些高層次的菜餚,可食材與調味的欠缺卻令人無可奈何。

倒是趙屠沒有令趙子龍失望,雖然他所用的時間稍長了一些。可是他卻足足找到了十二種食材,甚至還讓他家婆娘拎來兩頭四五斤重的小豬。

其中有一頭小豬的色澤均勻,皮色呈棗紅色,正適合做烤乳豬。

“食材調料都沒有湊夠,怎麼辦?”

美麗嫂看著趙子龍,有些擔心地出聲問道。

“沒關系,那位先生存心想要考教,他雖然一古腦兒點了十二道菜,可我們卻並不用全部做出來。況且這些食材調料本就不夠,只夠做四道菜餚。”

趙子龍略為沉吟之後,緩緩地開口說道。

經過他統計,此時的食材與調料,只夠做四道菜餚。這四道菜餚分別是:水晶餚蹄、叫花雞,冰糖甲魚,脆皮乳豬。

水晶餚蹄是鎮江名菜,已有三百多年歷史,鎮江“宴春酒樓”的水晶餚蹄,更是名不虛傳。水晶餚蹄上桌時,可根據不同肉質切出不同名目的餚肉,如“眼鏡餚”,“玉帶鈎餚”、“添燈棒餚”、“三角稜餚”等。

相傳三百多年前,鎮江酒海街有一家夫妻酒店。

一天店主買回四隻豬蹄,準備過幾天再食用,因擔心天熱變質,便想用鹽醃製。但他萬萬沒有想到,妻子會誤把為父親做鞭炮所買的一包硝當作了精鹽。

直到第二天妻子找硝準備做鞭炮時才發覺,連忙揭開醃缸一看,只見蹄子不但肉質未變,反而肉板結實,色澤紅潤,蹄皮呈白色。

為了去除硝的味道,他一連用清水浸泡了多次,再經開水鍋中焯水,用清水漂洗。接著入鍋加蔥姜、花椒、桂皮、茴香、清水燜煮。

店主夫婦本想用高溫煮熟解其毒味,沒想到一個多時辰後鍋中卻散發出一股極為誘人的香味。

“八仙”之一的張果老恰巧路過此地,也被香味吸引止步。於是他變成一個白發老人來到小酒店門口敲門。

店門一開,香味立刻飄到街上。眾人前來詢問,店主妻子一邊撈出豬蹄,一邊實話對大家說:“這蹄膀錯放了硝,不能吃。”但那位白發老人把四隻豬蹄全部買下,並當即在店裡吃了起來。

由於滋味極佳,越吃越香,結果一連吃了三隻半才罷休。等這老頭一走,人們才知道他是張果老。

店主和在場的人把剩下的半隻蹄膀一嘗,都覺得滋味異常鮮美。

此後,該店就用此法制做“硝肉”,不久就遠近聞名。後來店主考慮到“硝肉”二字不雅,方才改為“餚肉”。從此,“餚肉”一直名揚中外。

水晶餚蹄的口感極佳,肉紅皮白,光滑晶瑩,鹵凍透明,瘦肉香酥,肥肉不膩,食時佐以姜絲和鎮江香醋,更是別有風味,只是烹調難度較高。

醃製豬蹄膀隨著氣候的變化,用鹽量和醃製的時間也有所不同。

夏季由於氣溫高,每隻用鹽125克,需要醃製6~8小時;冬季氣溫低,用鹽95克,需要醃製7天;春秋兩季用鹽110克,醃3~4小時。

為了節省醃製時間,趙子龍將豬蹄膀切開醃製,並且透過清蒸與冷凍的方法重複交替,來促使豬蹄入味兒,堪稱是無所不用其極。

說到切開,這又開始考教刀功。

按餚蹄不同部位,切成各種餚蹄塊。

豬前蹄爪上的部分肌腱切成片形,狀如眼鏡,叫眼鏡餚,食之筋纖柔軟,味美鮮香;前蹄爪旁邊的肉,切下來彎曲加玉帶,叫玉帶鈎餚,其肉極嫩。

前蹄爪上的走爪肉,叫三角稜餚,肥瘦兼有;清香柔嫩後蹄上部一塊連同一根細骨的淨瘦肉,名為添燈棒餚,香酥肉嫩,為喜食瘦肉者所歡迎。

趙子龍在切片時,不斷更替刀具,只見刀光霍霍,那豬蹄膀上的肉全部如若雪花般簌籟而下。那熟練的動作,均勻的切片,展示出了他強悍的刀功。

那位手捧茶杯的中年男子,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出現在了他的背後。他盯著趙子龍那專注的動作,眼中隱隱閃過了一絲的贊許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