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生活艱難

距離李子村大概二十多里路程,有一個小鎮子,算是附近這一代規模最大的集鎮了,鎮子上基本什麼都有。

李子村的漁民經常將自己的魚獲帶到鎮子上面出售,以此換取一些諸如鹽巴和布匹之類的生活必需品。

楊子昂畢竟年紀還小,只有五歲多一點,依靠他自己是無法從李子村去往鎮上的,必須要父母護送才可以。

整個李子村的小孩子倒是不少,大概有十多個,可是在鎮子上讀書的卻只有三個,其中兩個都比楊子昂的年紀大一些。

至於其他小孩子,要麼還沒到上學的年紀,要麼就是父母實在是拿不出來多餘的學費,讓他們去鎮子上練書。

其實那位幫助楊子昂取名字的老先生,所收的學費並不高,至少一般的家庭都能順利拿出來,鎮上幾乎人人都能去學堂。

可是小漁村不行,這個小漁村實在是太貧窮落後了,除了打魚之外,村子中的人就沒有了其他的收入來源。

然而打魚這件事,毫不誇張的說,需要老天爺賞飯吃,運氣好的時候,收入也很不錯,沒準兒捕獲了很多珍惜的魚類,可以去鎮子上賣一個好價錢。

只不過大部分時間,李子村那些漁民的收入都很可憐,滿足一家人的溫飽過後,幾乎不剩下什麼餘錢了。

這也是楊永傑和王雨欣夫婦兩人,希望楊子昂這個兒子可以好好讀書,將來幫忙改變漁村眾人生活的原因所在。

當然這一對夫婦也只是對兒子擁有美好的期待,他們根本無法確定未來兒子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是不是能夠出人頭地。

對於父母而言,其實只要子女生活得開心,就已經很不錯了。

至少楊子昂一家是幸福美滿的,李子村還有好幾戶人家,由於出海捕魚的時候,遭遇了大風浪,家裡的頂樑柱葬生在大海中,成了魚類的口糧,再也沒能回來。

還有幾戶人家,家裡的男子因為跟大海中兇猛的魚類搏鬥,被咬斷了手臂,成了殘疾人,勞動能力也大大減弱。

對於小漁村的很多家庭而言,維持正常的生活已經很不容易了,根本沒有多餘的錢再送孩子去鎮子上面讀書。

而且相當一部分漁村的人,都人楊永傑和王雨欣這一對年輕夫婦的看法不同,他們認為讀書沒什麼用,還不如多出海幾趟,運氣好多一點魚獲,就能很快改變家裡的現狀。

王雨欣這一對夫婦能做的,也就是多多勸解一下其他人,可效果終究還是不太明顯,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將孩子送到鎮上去。

這些窮苦人的想法很簡單,連眼前的溫飽都無法保證了,還去讀書幹什麼,哪怕跟先生學了很多學問,能當飯吃嗎?

每一次有人這樣質疑王雨欣的時候,她都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長此以往,她也就不再多勸漁村的人了。

有些人就是這樣,他們只能看到眼前,目光根本就不長遠。

其實這也不能怪他們,畢竟這麼個小小的漁村,生存下來的確是不太容易,那些家裡少了頂樑柱的,就更加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