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造價嗎?

李向陽在後世的報道中曾經看過類似的文章,披露了陳進在“漢芯”製造上造假的全部過程。

所謂的“漢芯一號”不過是一款摩托羅拉公司晶片的原始碼,但即使有了原始碼設計出來的晶片還是無法應用到實際系統中去,甚至連演示功能都無法完成。

那麼在“漢芯一號”的釋出會上,這一切是怎麼完成的呢?

陳進那張輝煌的簡歷表並不假,但是在畢業後,他在摩托羅拉擔任的是“高階電子工程師”,而回國後,遞給交大的簡歷裡卻稱自己是“半導體高階工程師”,從事的是晶片設計工作,這兩個在外行看起來都十分高大上的行業,但是在實際上,卻有著天壤之別。

陳進最開始看到國家對晶片產業的巨大投資後,也動心了,他本來以為可以試試,但成立“漢芯”實驗室之後,他才發現,自己的能力根本無法設計出晶片來。

於是陳進又請來了自己在摩托羅拉的同事,以及德州大學的同學,可即便就是加上實驗室裡的30多位交大畢業的碩士,博士,這也不可能完成任務。

陳進慢慢地也知道這個行業的艱難性,英特爾研發晶片用了四十年,而他憑什麼用只有不到兩年的時間就趕上人家40年的研究成果。但是當陳進認清事實之後,他被國家開出的鉅額科研經費所吸引,

並不打算就此收手。

陳進還讓自己在美國的弟弟,幫他購買了一批摩托羅拉的晶片,

讓工人用砂紙將晶片表面的原有標誌磨掉,

然後加上“漢芯”標誌“研製”而成,

一套狸貓換太子的操作,就這樣順利完成了。

事件敗露後,

就在相關部門組織專家組進行調查的時候,陳進帶著11億科研經費逃往了美國。在美國,陳進不僅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還成為了三家上市公司的股東。

此次事件在當時引起了很大波瀾,很多晶片產業紛紛下馬,很多想投身晶片製造業,還有已經身處晶片製造業的年輕人也慘遭連累,紛紛轉入其他的行業,

致使我國晶片行業一度陷入了停滯狀態。

其實“漢芯”晶片造假的影響不止如此,

陳進騙取了國家數億元的科研經費,

也使國家對晶片研發的投入更加慎重。

“漢芯一號”造假事件也直接影響了“龍芯”晶片,

以及國內各大半導體公司的發展,直到中興、華為等眾多中國科技企業被美國製裁,國人才意識到晶片自主研發的重要性。

雖然在“漢芯”造假事件中,各級政府和科研單位有點急功近利,讓一些投機取巧的假學者、假科研人員鑽了空子,但這反映了國家迫切發展國產晶片的強烈需求。

而且這並沒有動搖我國發展晶片產業的決心,

在無數晶片產業人的前仆後繼之下,新的希望正在一片廢墟之中,不斷積累和醞釀著。

李向陽這幾年不斷加大對晶片研發和生產的投入,早在今年初,

昌隆電子建立了國內第一家12寸晶圓廠,<領域。<份額上還只佔很小的一部分,但從0.21微米過渡到0.10微米的工藝,

這已經是國際一流的晶片技術。

昌隆電子在晶片領取上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