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華盛頓發出大規模徵兵的命令時,一支弗吉尼亞人和密西西比人組成的軍隊連續擊潰幾股千餘人的小規模聯邦武裝,開進了與華盛頓特區僅僅相隔一條波托馬克河的阿靈頓。

而與此同時,在波托馬克河的中游,距離華盛頓不遠處的愛德華渡口處,聯盟國騎兵指揮官斯圖爾特親自率領近3000名騎兵沿著波托馬克河岸,在偵查營士兵的帶領下,順河而下,撲向華盛頓特區。

華盛頓特區四周,尤其是撒佈在波托馬克河北岸長達十餘里的河岸,麥克萊倫率領他最新組建的近6萬人的波托馬克兵團,在收到總統林肯的命令之後,短短一天不到的時間內,便修築起了12處河岸防禦工事。

儘管如此,麥克萊倫還是不免擔憂,他認為自己的兵力還是太少,一直催促各州的志願軍快速趕往華盛頓來協防。

在馬納薩斯戰役結束的第三天上午,被後世稱之為波托馬克河戰役的戰事正式打響。

南部聯盟國方面,主力是由羅伯特李率領名士兵組成的謝南多亞軍團和博雷加德准將率領的名士兵組成的波特馬克軍團組成。

謝南多亞軍團又分為二個步兵旅和一個炮兵團和一個騎兵團,羅伯特李從已經攻佔了的波托馬克河下游重鎮亞歷山德里亞準備渡河,但始終搜尋不到足夠的船隻,即便搜獲幾艘,也是很快被對岸的聯邦遊騎發現,無法渡河。無奈之下,羅伯特李只能率領謝南多亞軍團逆河而上,往上游的阿靈頓靠攏。

而阿靈頓鎮的北部,波托馬克河南岸的愛德華渡口處,戰鬥已經開始。博雷加德准將率領的特馬克軍團中,前鋒朗斯特里步兵旅4000餘人已經開始砍伐樹木,拆除四周的民房準備搭建浮橋。

而後一步趕到的瓊斯旅和艾維旅陸續將自己隊伍中間的炮兵連推出,對準波托馬克河北岸的聯邦防禦工事,開始轟擊起來。自然,河對面,也是剛剛築起來的矮牆和土壘搭起的簡易堡壘內,聯邦軍隊的防守火炮也開始猛烈的回擊。雙方相互炮擊,猛烈開火,相互不相上下。

不過,僵局很快便被打破。在下游的亞歷山德里亞找不到進攻機會的羅伯特李,只留下二百名偵查兵沿著河岸偵查,率領其餘的謝南多亞軍團來到阿靈頓,也開始拆毀鎮上的木房,製造簡易木筏,在騾馬拖拉的火炮掩護下,便開始朝北岸進攻。

北岸防守的聯邦軍隊,在一片驚叫聲中,從愛德華渡口對面趕來支援。在損失百餘人之後,北岸的火炮也相繼架設了起來,相互轟擊。

但明顯不同的是,南岸的聯邦軍隊火炮手訓練要精良得多,目標打擊相對北岸的聯邦軍隊來說,要精確的多,北岸不斷有火炮啞火,不是在木樁等掩體後面的炮架被炸裂,就是炮手被炸傷。一個多小時之後,北岸的火炮便慢慢變得稀疏起來。見此情景,負責發起渡河衝鋒的傑克遜步兵旅,找出從波托馬克河下游用馬車拖來的幾艘划艇,加上幾個木筏便衝下河中。

對岸的炮聲雖然稀少,但槍聲大作,划艇和木筏上的傑克遜步兵旅士兵損失慘重。

不過,河岸邊,傑克遜親自揮舞著美利堅聯盟國的大旗,又是一批聯盟國士兵衝入河水中,拼命向對岸劃去。而岸邊,上千士兵手持步槍,往河岸對面射擊,儘管超出最有效的殺傷射程,但還是有一定作用,對岸的開火變得沒有那麼肆意密集了。

儘管如此,想要衝過河岸,還是極為困難。沒多久,便有數百傑克遜步兵旅計程車兵落入波托馬克河水之中。戰況異常地慘烈!

...........

距離波托馬克河北岸不到兩三公里的喬治城和華盛頓市區街道上,成千上萬的民眾和政府官員、警察、記者紛紛衝上街頭,振臂高呼要拯救聯邦,加入軍隊上前線與叛軍搏鬥,群情激昂。

然而,更多的民眾則是驚慌失措,有些民眾緊閉門戶躲了起來,有些民眾甚至收拾好行禮,拖家帶口前往火車站,準備搭乘火車離開華盛頓,逃往巴爾的摩甚至更北方。不過,小小的火車站早已經被軍隊封鎖,禁止普通民眾通行,他們用來運輸北方各州前來首都的軍隊都來不及,怎麼還會讓普通民眾使用,何況還擔心有細作滲透破壞。於是,在恐慌而逃的民眾和聯邦軍隊之間,發生了推搡乃至到劇烈的衝突暴力事件,最終,軍隊讓步了,讓人心惶惶的民眾進入火車站,乘坐返回各州的空載火車離開。但這道口子一開,整個華盛頓特區的民眾紛紛湧入火車站,讓本就運力不足的鐵路運兵更是艱難,各州援助首都的兵力進展更加緩慢。

軍隊中不少人也是惶恐不安,尤其是那些本是普通百姓的民兵,聽的耳邊響起的連綿不絕的槍聲,還有不斷受傷被抬入市區的傷員,都是嚇得有些臉色發白。畢竟他們從未上過戰場,原本以為鋪滿紅地毯、四處鮮花掌聲的參戰之旅,竟然變得如此殘酷不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而波托馬克河中,數艘炮艇和兵艦也被集中了起來,但還沒來得及發揮作用,便被南岸的波特馬克軍團中的一隊炮兵盯上,幾輪炮擊之後,一艘炮艇被擊沉,另外一艘受傷,其餘的聯邦小兵艇紛紛被放棄,漂浮在河水之中。

戒備森嚴的白宮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