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梁培友口中,馮雲山瞭解到印度洋艦隊的強大,已經有些出乎他的預料了。

兩艘鐵甲戰列艦,都是與1859年法國下水的光榮號一個型別,當初光榮號還沒現世的時候,馮雲山便於法國使者交涉,堅持要訂購鐵甲戰列艦,而這個時候,很多國家甚至還不知道鐵甲艦是什麼。要不是法國能製造鐵甲戰列艦的造船廠就那麼兩家,馮雲山甚至想多訂購幾艘,哪怕法國人趁機敲詐一般提出一個恐怖的昂貴价格,也在所不惜。

讓馮雲山欣慰的是,福州船政局已經從法國造船廠高薪聘請了不少船舶設計師和技師,已經開始在製造鐵甲船了,要不了多久,帝國自己生產的鐵甲艦便能製造出來,到時候,帝國的海軍便會更加的強大。

印度洋艦隊的這兩艘鐵甲戰列艦,採用單螺旋槳,臥式返回蒸汽發動機,動力十足,航速6.5節,一艘排水量是6180噸,另一艘排水量是5920噸,尺寸都是78x17x8.6,比母版的光榮號鐵甲戰列艦的5720噸排水量還要高出一些,就像兩座小型的山峰浮在水面,黑乎乎的鐵甲泛著幽光,像兩頭海洋怪獸。而且,不光外行,主要武備也比光榮號要強大,畢竟光榮號是法國人裝備的36門68磅前裝線膛炮,而海軍部直接沒有讓法國人安裝艦炮,而是採取自行改裝的方式,加裝了6門克虜伯260前裝線膛炮,30門克虜伯150後裝線膛炮,這樣的巨型艦炮配置,比法國人的線膛炮威力要大得多。

而這兩艘鐵甲艦,最重要的便是外殼的裝甲了。這兩艘鐵甲艦其實並不是鐵製船舶,而是木製船包裹著鐵板裝甲而已,水線下裝甲厚255毫米,水線上裝甲厚286毫米,普通火炮根本難以擊穿。

對於這兩艘鐵甲戰列艦,羅大綱和梁培友非常重視,將其看成印度洋艦隊最重要的主力作戰艦。他們奏請馮雲山命名,馮雲山稍稍想了想,最終還是嘆了口氣:“便叫‘定遠一號’和‘定遠二號’吧。”說到這裡,馮雲山心情有些沉重起來,不過想到後世的那個定遠號的對手,如今已經完全在自己的控制之中,不由自嘲地笑笑,自己未免有些過於擔心了,過於糾結了。

除了這兩艘鐵甲艦,印度洋艦隊另外的4艘木殼蒸汽戰列艦也頗為壯觀。當然,這些軍艦,馮雲山也沒看見,只是透過羅大綱和梁培友兩人激動的語氣描述中,體會到他們兩人心中的澎湃激情。

其中兩艘都是從法國採購,一艘原名“馬然塔號”,排水量6832噸,主要武備仍是海軍部自行安裝的克虜伯線膛艦炮,34門150後裝線膛炮,6門克虜伯260前裝線膛炮以及4門260榴彈炮,尺寸為86x57.5x8.4,採用單螺旋槳,臥式返回式連桿發動機,另一艘原名叫“索爾費爾諾號”,排水量稍稍小一些,6480噸,武備完全一致,這兩艘是法國布勒斯特海軍造船廠建造的半完成戰列艦,被郭嵩燾看見便直接說服法國海軍部高價買來。

馮雲山將這兩艘戰列艦分別賜名為“定印一號”和“定印二號”。

而另外兩艘奧地利和薩丁王國購買的戰列艦,都是中小型戰列艦了。奧地利購買的那艘木製戰列艦排水量為3845噸,主要武備為26門克虜伯150後裝線膛炮,4門克虜伯260前裝線膛炮,船體尺寸為70.2x12.8x6.3,單螺旋槳,臥式複合式發動機,該艦為一艘木殼體舷側艦,因為船帆面積極大,在稍稍順風的時候,這艘戰列艦的航速能達到14節,幾乎是中華帝國海軍艦隊之中航行速度最快的艦了。薩丁王國購買的那艘戰列艦,排水量4599噸,主要武備為22門克虜伯150後裝線膛炮,4門克虜伯260前裝線膛炮,船體尺寸為81.2x15.2x6.3,單螺旋槳,單膨脹往復蒸汽機為動力,發動機功率為2960馬力,時速11節,在不適用帆船的情況下單單船體上的煤炭存量能達到遠航能力5000公里。馮雲山將其命名為“定印三號”和“定印四號”。

對於其他的一些巡洋艦和護衛艦、炮艦、蒸汽武裝船之類的,馮雲山沒有興趣再瞭解。他只是知道,如今的這個印度洋艦隊,比當初擊敗荷蘭東印度艦隊和英國東印度聯合艦隊的那支南洋艦隊,,無論是從軍艦數量,還是戰船的噸位,還是火炮的數量和口徑,都強大了不止數倍!

更何況,如今的印度洋艦隊裡,將士們都是從四個艦隊久經訓練出來的佼佼者,經歷了幾年的海上生活,早已經不是當初的見習海軍。

“陛下,印度洋艦隊司令,還需您來定奪。”最後,羅大綱有些小心地徵求馮雲山的諭旨。

“喔,你們海軍部有沒有中意的人選?”馮雲山看向羅大綱,他知道,羅大綱既然這樣問,肯定有推薦的人選。實際上,他倒是有些人選,但因為畢竟艦隊屬於海軍部管轄,而羅大綱作為帝國水師的第一號大將,又是海軍部部長,馮雲山還是想看看他的意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過,馮雲山清楚,自己很可能只是問問他而已,一般來說,艦隊司令都會聽自己的任命。事實上,帝國如今的四大艦隊指揮官,北洋艦隊司令由羅觀華接任梁培友,南洋艦隊司令譚體元,東洋艦隊司令陸順德,太平洋艦隊司令彭玉麟,除了羅觀華是因為梁培友大力推薦,而馮雲山又表示認同之外,其餘的都是他親自挑選的,還都乾的不錯。

“有!”

讓馮雲山沒想到的是,羅大綱居然斬釘截鐵地回答說有中意的人選。

“噢,信忠王說說看,海軍部中意誰出任印度洋艦隊司令?”馮雲山不禁好奇地問道。

“陛下,海軍部推薦的便是微臣自己!”羅大綱露出一些狡黠地笑容:“陛下,微臣自被陛下封為王爺以來,便失去了指揮海上作戰的機會!如今有擔任海軍部部長,雖然位高權重,但微臣卻很不開心,非常鬱悶。陛下,微臣懇求,能辭去海軍部部長一職,如今有培友在,他這個海軍部副部長比微臣幹得更好,更適合帝國海軍的全域性發展。而微臣,只適合做一名戰將,而不是海軍部部長這樣的文官。微臣想去新成立的印度洋艦隊,請陛下恩准!”

馮雲山愣住了!他沒想到,羅大綱竟然這麼大歲數了,已經多年沒上戰場了,竟然還是心裡想著要重返戰場,指揮軍艦作戰。

這真是個不服老的廉頗啊。

可關鍵是如今與上古時代完全不一樣了。廉頗不服老,能吃很多飯便有力氣,便能上戰場廝殺作戰。可現在是堅船利炮的時代,飯吃得再多,沒有適應這個時代的戰術和發揮堅船利炮的優勢,都是白搭。